|
吃茶話事間 鄰里泯恩仇 ————政和縣檢察院平安指導員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好在有這次調解,我們不僅解決了地的問題,也守住了多年鄰里情誼。”近日,在政和縣星溪鄉念山村“吃茶話事”點,來自政和縣檢察院平安指導員吳家傳聯合星溪派出所平安指導員徐曉芳、鄉綜治中心主任陳其信等人共同化解一樁關于林地權屬糾紛的“陳年舊怨”。 “這地荒了那么久,是我辛辛苦苦打理才有現在的竹林,他憑什么說收回就收回!”當事人陶某忿忿不平。原來,陶某6年前在自家竹林隔壁的荒地種下竹子和錐栗。前不久,打算回鄉務農的鄰居鄭某見狀稱該地是他的,不同意陶某繼續管理和收益。雙方因此發生多次爭執,村里數次調解未果,兩家的心結就此結下。 吳家傳等人得知這一情況后趕到念山村實地查看,認為該地屬于自留地,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相關規定,作為自留地使用者,鄭某對該地享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因此,吳家傳耐心地釋法說理,促使陶某認同該地使用權歸鄭某。 隨后,吳家傳再次邀約雙方來到“吃茶話事”點,一邊品茶,一邊促膝懇談。“老大哥,不打招呼就用了鄰居的地是不合適的,對嗎?不如你把地還給他,再道個歉,我讓他給你勞務費作為補償,行不行?”這一聲親切的“老大哥”,讓已近花甲之年的陶某卸下心防。 續上一杯茶,吳家傳對鄭某勸道:“老大哥,我也知道你的難處。這樣好不好,地還給你,但是鄰居打理也花了好幾天工夫,你出200元的勞務費,這件事就算過去了?”“您說得在理,只要他把地還我,出點錢我也樂意!” 曉之以法,動之以情。吳家傳察覺到雙方都有和解之意,卻礙于情面不愿主動松口。抓住問題的癥結后,吳家傳對兩位當事人感概道:“我之前辦過一個案件,兄弟倆因為7個雞蛋打起來,結果一個進醫院,一個進監獄,下一代也為此結了仇,多不值當啊!”當事人聽罷都點了點頭。 緊接著,吳家傳提議由陶某主動道歉并歸還土地,鄭某則補償陶某200元勞務費。為表誠意,鄭某主動提出增加費用至300元。最終,兩位老鄰居的手重新握在一起,雙方在這一刻冰釋前嫌、重歸于好。 這是政和縣檢察院平安指導員充分利用“吃茶話事”機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的一個生動寫照。今年以來,政和縣檢察院抓實平安指導員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收集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糾紛、檢察普法宣傳等各項工作,為建設高質量法治政和不斷蓄力。 借著大力踐行“四下基層”的東風,政和縣檢察院積極融合“平安指導員”“吃茶話事”兩大工作機制,持續推進“檢護民生”專項行動。圍繞保護未成年人的重要意義,平安指導員結合未檢工作定期深入掛點村戶,摸排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走進校園開展反霸凌宣傳教育;充分發揮檢察機關與各部門的職能優勢,以行政檢察監督、民事支持起訴、司法救助等多種途徑,共同解決村民“急難愁盼”問題。 截至目前,政和縣檢察院平安指導員深入鄉鎮(街道)、村(社區)、學校、“吃茶話事”點走訪74人次,開展各類普法宣傳活動51次,發放宣傳資料465份,收集社情民意22條,摸排涉穩風險隱22處,指導參與調處矛盾糾紛6起。 (本報記者 湯仙念 通訊員 蔡琪樂)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