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7月1日訊 “雙絕昆仲有太姥 海上仙都真大觀”太姥山,舊稱才山,位于福鼎市境內,挺立于東海之濱。福鼎市人民法院太姥山法庭就靜靜地坐落在太姥山腳下,守護著這一方奇山秀水和轄區安寧。 近年來,太姥山法庭以創建新時代楓橋式人民法庭活動為契機,緊貼人民群眾高品質的司法需求,注重源頭疏導和實質化解,不斷加強人民法庭專業化、便捷化、流動化建設,構建以“柔性司法”為基調的多元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為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貢獻法治力量。 聚合力量 理好村中“大小事” 太姥山法庭下轄太姥山鎮、店下鎮、崳山鎮、沙埕鎮下片、硤門族鄉及龍安,負責辦理轄區所有民商事案件和涉企涉商案件。鄉村治,則百姓安。人民法庭如何定位在鄉村治理中的角色,繼而更好地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太姥山法庭一直在思考和嘗試。 “‘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的實質,是通過前移延伸司法職能,為矛盾糾紛化解過程中的不同主體供給規范預期,培育社會解紛力量和民間規范等基層治理資源,站在群眾立場詮釋和適用法律,發掘司法中的交往理性,使法律權威建立于司法認同之上,并由此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太姥山法庭庭長彭莉莉說。 立足鄉村實際和法庭功能,太姥山法庭主動融入轄區黨委領導下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在打造專業化隊伍的同時,與轄區多部門協作建立聯動解紛機制,聘請具有心理咨詢能力的人員擔任特邀調解員,同法官組建基層糾紛調解隊伍,推動調解工作融入基層治理糾紛化解全過程,從源頭上有效減少矛盾糾紛,實現“小糾紛不出村、大糾紛不出鎮”的訴源治理格局。 另一方面定期開展法庭業務專題研討會,由庭室負責人針對法庭在審判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結合自身一線審判工作經驗和具體案例進行交流探討,并對特邀調解員定期開展各類糾紛調解業務培訓。 近日,在福鼎某公司與當地村村民的海上浮球購銷合同糾紛中,太姥山法庭運用“派出法庭+基層組織”聯動調解模式,多方參與、多方聯動,經過20多天的耐心、反復溝通和勸導,最終成功化解了17起買賣合同糾紛,有效安撫了村民的情緒,幫助企業回籠資金,當事村民和企業對調解結果均表示滿意。 這僅是太姥山法庭推進讓案件止于未訴化于未發的縮影。近年來,太姥山法庭始終堅持把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統一作為司法辦案的價值取向和重要目標,堅持把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端,聯合多方力量,深挖調解潛力,從終端裁決向源頭治理延伸。 柔性司法 守護每一個“家” “之前是我不對,沒有理解你為我們這個小家所付出的一切,之后我一定會擔起丈夫和父親的責任,和你共同經營好我們的小家。”一起離婚糾紛中,丈夫對妻子深表歉意道。近日,太姥山法庭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成功訴前調解該起離婚糾紛,化解夫妻二人的心結,促使夫妻重修于好。 原來,小美與小帥經人介紹相識,于2010年底登記結婚,婚后生育一雙兒女,常因生活瑣事爭吵不斷。2023年底,二人再次發生爭吵分居后,小美訴至福鼎法院要求離婚。 太姥山法庭受理該案后,及時與小帥取得聯系,得知小帥對小美和孩子尚有感情,及時委派特邀調解員進行訴前調解工作。因小帥臨時在外地不能回來,調解員便利用人民調解平臺開展調解工作。在調解過程中,調解員發現小美也是一時慪氣而訴訟離婚。于是調解員從孩子成長角度著手,分析沖動離婚會給孩子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同時也將話語權交給雙方,讓雙方把矛盾說開、說透。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和睦是家庭幸福的根本。”彭莉莉說道,家事糾紛案件是最貼近群眾生活的案件,家事糾紛有其特殊性,往往涉及家長里短、生活瑣事以及家庭情感因素,糾紛的起因、雙方的生活現狀等僅通過庭審和案卷材料難以完全掌握。 為此太姥山法庭注重對未成年人、婦女和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保護,主動回應當事人需求,設立涉家庭暴力案件的綠色通道,協同特邀調解員,盡心為群眾提供立案咨詢、涉家事糾紛調解審判等一站式訴訟服務,實現法庭婚姻家庭訴訟服務一網通辦。 此外,太姥山法庭立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利用互聯網時代紅利,不斷升級改造法庭訴訟服務中心,融入“以和為貴”的工作理念,構建“線下+線上”便捷化法庭,推動轄區訴源治理實踐。針對遠在外地或到庭不便的當事人,依托人民法院在線服務,與泰順、壽寧、柘榮三地法院共建閩浙邊“共享法庭”,增強線下與線上功能的互補聯動,為當事人提供線上立案、繳費、調解、開庭等一網通辦服務,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據了解,2023年,共訴前調解成功離婚糾紛、撫養權糾紛等家事糾紛案件共計40件,其中息訴26件、申請出具訴前調解書14件;立案審結家事糾紛案件131件,其中調撤案件54件,調撤率達41.22%,發出人身保護令1份。 前端治理 擦亮惠民“新名片” 都說來到了太姥山,你就聞到了白茶的香味。每逢采茶季,漫山遍野隨處可見茶農的身影,穿梭其間的還有彭莉莉與同事們普法的忙碌身影。 “從海上到陸地,從景區到工業園區,婚姻家事、土地糾紛、民間借貸等各種矛盾交織,還有近兩年涌現的各種新類型案件,對基層法庭來說壓力不小。”在服務鄉村振興的司法實踐中,彭莉莉意識到,只有主動俯下身子,打通與鄉村力量的協同互助,才能打通矛盾糾紛化解和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結合山海地域實際,太姥山法庭變“坐堂問診”為“上門服務”———— 成立法官工作室,在轄區鄉鎮設立巡回審判點,暢通與司法所、村(居)委會等多方聯動。法官走出審判法庭,走進街頭巷尾,為群眾提供上門普法、入村調解、巡回審判等司法服務,形成法庭、法官工作室、巡回審判點、村村通“四位一體”司法服務網絡,在司法精準助力鄉村振興中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不斷拓寬司法為民的服務輻射面。 在太姥山、牛郎崗等旅游景點,設立游客法律服務驛站,將景點與山海范圍的各類民商事糾紛案件納入大巡回審判工作體系,助推旅游業可持續性發展;在工業園區成立涉企維權辦案點,深化法官駐企服務工作和結對聯絡機制,明晰企業司法需求,強化司法保障的針對性,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司法服務體系。 2022年下半年,太姥山法庭收到一通來自某景區的求助熱線。原來,外地游客小陽至該旅游景區游玩時不慎摔倒受傷。事后,小陽頻繁投訴該景區管委會不作為并要求賠償其醫療費、護理費等損失,該景區管委會同小陽協商不歡而散而致電法庭尋求幫助。 彭莉莉接到該通求助電話后立即介入調解。彭莉莉在聽取雙方的意見和心里預期后,結合小陽摔倒的前因后果、景區的安全保障工作等實際情況,向雙方全面分析了相關責任并提出解決方案,最終小陽與該景區管委會達成和解。 一次次深入現場走訪、一場場巡回審判活動、一堂堂普法專題課,傳播著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2023以來,太姥山法庭開展巡回審判3場次,就地調解案件18件,進農村、學校、社區開展普法宣傳活動45場次,讓和諧共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風氣在悠悠山海間蔚然成風。 “基層治理任重道遠,下一步,太姥山法庭將繼續守正篤實,不斷優化工作方式方法,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深化訴源治理,讓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太姥山基層社會治理賦能添彩。”福鼎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吳杏良如是說。 (本報記者 余凌云 通訊員 黃曉萍 謝遙遙)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