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電視劇《追風者》,因敘事角度獨特新穎,故事跌宕起伏,再現了紅色金融事業的“創業史詩”,由此引發眾多觀眾追捧。細心的網友發現,劇中魏若來他們工作單位的前身,正是位于龍巖市新羅區中央蘇區金融街的閩西工農銀行舊址。 于是,應朋友之邀,趁回家鄉休假的機會,我立刻動身前往新羅區,去尋訪閩西工農銀行舊址。 走進龍巖市新羅區東城街道,一座四層磚木結構騎樓式商住建筑矗立在眼前。1927年,龍巖軍閥陳國輝在建設中山路時建了這棟占地面積132平方米的商住樓房,龍巖商人李連齋在此開設泉利布店。站在一樓外廊抬頭看,朱紅色的大門左上側,掛著“龍川東路96號”的號牌,門上面高懸著一塊大木匾,上書“閩西工農銀行舊址”幾個樸拙厚實的手書大字。 閩西工農銀行————中國紅色金融的“搖籃”。站在這塊曾經走出一大批共和國金融先驅的土地上,我不由得心潮澎湃,遐想聯翩。 一座民國時期的騎樓式建筑,在風雨飄搖中見證著紅色金融的成長歲月。遙想當年,閩西工農銀行成立之初,正值國難當頭、革命洶涌澎湃之際。彼時,革命烈火熊熊燃燒,英雄兒女挺身而出,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奮戰。閩西工農銀行作為紅色金融的先驅,承載著革命先烈的期望與囑托,為紅軍提供經費支持,為革命事業立下赫赫戰功。 徘徊在閩西工農銀行舊址,往昔風云激蕩的崢嶸歲月,一幕幕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想當年,紅色金融的崛起是多么不易。閩西革命根據地建立后,高利貸被廢除,國民黨中央銀行等銀行和發行的紙幣被取締,但新的金融體制尚未建立,因此,出現了農民生產生活需要而又借貸無門的窘況。當時,閩西蘇區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困境。劣質銀幣和白區紙幣在區域內大量流通,奸商利用這一漏洞,將劣幣偷運到蘇區,再以低廉的成本將蘇區的產品和真金白銀輸送到白區,從中牟取暴利。而蘇區在使用這些劣幣購買白區商品時,卻遭遇了幣值縮水的困境,這嚴重制約了蘇區經濟的發展。同時,國民黨政府持續對閩西蘇區進行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導致蘇區工業品短缺、價格上漲,而農業產品和本地特產卻價格低迷,農民生產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 為了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穩定金融秩序,解決蘇區內的經濟問題,1930年9月,閩西蘇維埃政府決定設立閩西工農銀行。這一決策背后,是對蘇區經濟狀況的深刻認識和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經過緊張籌備,11月7日,也就是俄國十月革命紀念日這天,在龍巖城下井巷正式誕生了我國最早的工農金融機構————閩西工農銀行,阮山、張涌兵、曹菊如、鄧子恢、藍為仁、賴祖烈、黃維仁等7人為銀行委員會委員,阮山為主任委員,下設會計科等部門。閩西工農銀行成立后,隨即制訂《閩西工農銀行章程》,印制發行紙幣,并通令取締非法流通的劣幣。 閩西工農銀行的建立,使中國紅色金融開啟了長足發展的航程。它的建立,不僅為蘇區金融穩定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更在紅色金融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首先,它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革命根據地成立最早、制度最完善、覆蓋區域最廣、開辦時間最長,以閩西蘇維埃政府為主導、由廣大工農大眾參與的第一個股份制銀行。資本20萬元,分為20萬股,發行不記名股票,募集股金2萬元。其次,它所制訂的《閩西工農銀行章程》,成為中國共產黨主導的紅色金融史上首部“銀行法”,開創了中國革命金融法制的進程。它的創立,開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蘇維埃政府管理股份制銀行的序幕,成為共和國金融的搖籃。 然而,處在與敵激烈交鋒的戰爭年代,閩西工農銀行的歷程必然曲折坎坷,甚至面臨著夭折的危險。1930年底,閩西工農銀行成立不到2個月,龍巖城就被敵人占領,銀行不得不跟隨閩西蘇維埃政府轉移。在艱苦的轉移過程中,銀行的工作人員克服重重困難,確保銀行資產的安全。1932年2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成立,閩西工農銀行因其股份制特性被保留下來。直到1935年春,主力紅軍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后,閩西工農銀行才完全停業。閩西工農銀行的員工們肩負特殊責任,踏上了漫漫長征路。 一座四層騎樓,在城市中并不多么顯眼,但它珍藏著無數閩西工農銀行的傳奇故事。如《追風者》中魏若來一樣的大批紅色金融創業者,從這里走出艱難的第一步,從此不斷走向勝利,走向全中國。據說當年紅軍長征時,銀行職員們不畏艱險,背著沉重的金銀細軟,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緊緊跟隨中央紅軍,最終將寶貴的革命經費安全護送到目的地。這些故事雖已遠去,卻仍讓人為之動容、為之敬仰。它們不僅展現了紅軍戰士們的英勇與智慧,更體現了閩西工農銀行職員們堅定的信念與忠誠的品質。 盡管閩西工農銀行只存在了短短五年時間,但它為穩定蘇區金融、鞏固工農政權,建設閩西蘇區乃至中央蘇區經濟發揮了重大作用。它的歷史故事,是革命先輩們英勇奮斗、無私奉獻的生動寫照,也是紅色金融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閩西工農銀行舊址依然矗立在龍巖這片紅色土地上,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見證了那段崢嶸歲月,也激勵著后來人繼續前行。每當人們走進這座舊樓房,仿佛能聽到那遠去的槍聲、吶喊聲,感受到革命先烈們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閩西工農銀行的歷史故事,將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成為激勵大家不斷前行的力量。 流連在閩西工農銀行舊址,我久久不愿離去。這里的一房一門,一桌一椅,一磚一石,都浸透了紅色歷史的氣息。那是革命的氣息、是英雄的氣息、是歷史的氣息。它們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讓人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騎樓矗立無語,外廊下人來人往,熱鬧平和。回首望去,大門匾額上“閩西工農銀行”幾個大字,在晴空下閃射奪目的光彩,憾人心魄。 (梁德榮 作者單位:廣東佛山市三水區人民檢察院)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