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食記》 巴陵 著 團結(jié)出版社 “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無論世事如何變遷,老長沙味道總能被記憶與傳遞。”這是長沙作家巴陵寫在新著《南食記:長沙味道》封面上的話,使人一下子就走進了日常煙火中的長沙。 巴陵,原名方八另,1979年生于湖南新化,他在長沙生活了二十多年。在他的筆下,老長沙的紅紅火火的日常生活和湘味十足的“長沙味道”撲鼻而來。 《南食記:長沙味道》分為四輯,分別是“長沙味道”“湘味經(jīng)典”“長沙周邊”“湖湘名吃”,詳細介紹了獨具湘味風格的長沙傳統(tǒng)菜品和小吃,特色鮮明,主題明確,是一部內(nèi)容飽滿、引人食欲的美食文集。 湖南是聞名天下的美食之地,湖南人愛吃、會吃也是出了名的。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湖南人,巴陵對湖南的美食情有獨鐘。以第一輯“長沙味道”為例,雖只有5篇文字,卻幾乎囊括了長沙城里城外著名的美食:酸辣絕味的剁椒魚頭、橘子洲頭香辣鮮美的黃鴨叫,“小吃王國”火宮殿里的特色小吃:臭豆腐、龍脂豬血、糖油耙粑,還有肥滿鮮香的田螺…………這些“美食記”,不僅僅介紹菜名菜品,還詳細介紹它們的制作工藝、歷史淵源、美食特色,讓人看著就眼饞口饞。巴陵是美食家,亦是美文家,他對美食有高品味的鑒賞力,在日常吃喝之中,盡味“味外之道”,他把吃的氛圍、吃的淵源、吃的文化、吃的感受用雅致的語言娓娓道來,別有一番才情和風味。 如他寫“橘子洲頭黃鴨叫”一篇,我就特別留意。在他之前,我從鐘叔河先生的書里也看到過他寫的《黃鴨叫》一文,鐘先生仔細考證了“黃鴨叫”是什么樣的魚類。他說,黃鴨叫,即黃顙魚,出產(chǎn)于長江流域中下游。巴陵在《橘子洲頭黃鴨叫》這一美文里,詳細介紹了橘子洲黃鴨叫的形態(tài)、得名的由來,他引《湖南魚類志》權(quán)威說法,黃鴨叫;學名黃顙魚,又叫黃呀姑、黃鴨牯、黃鴨咕。黃鴨叫在淺水里游走時,看上去金黃鮮亮,非常有光澤,漁民就據(jù)其體表給它取了個名字叫黃骨魚。簡潔的文字的背后,是故鄉(xiāng)湖南的風情風俗,是原汁原味的長沙民俗,在巴陵筆下,那些生活里最尋常不過的吃食散發(fā)出了別樣的文化魅力。 而橘子洲頭的黃鴨叫之所以好吃,應(yīng)該與其所在的水土有關(guān)。橘子洲地處湘江江心,多用地下沙井水,水質(zhì)甘甜無漂白粉味,因而制作出來的黃鴨叫才那么肉質(zhì)緊促,味道咸香鮮關(guān),吃起來韌性十足。 想想看,金秋時節(jié),去橘子洲頭,吃著異常鮮美的黃鴨叫,欣賞著萬山紅遍的岳麓山紅楓,也是不錯的人生享受吧! 如此美味,配上巴陵的文字,真是人間至味也。書中還充溢著濃郁的煙火氣息,讓你在優(yōu)美、靈動的講述中,感受那一份舌尖上的纏綿和精神上的享受。 長沙的美食里不僅有原汁原味的長沙民俗,而且那濃郁的長沙情結(jié)正如一朵朵新美的花,簪進歲月的肌理中,給人唇齒留香、物我兩忘了。 2020年冬,巴陵在其《南食記》上題簽:“人間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美食是人們對人生的長情告白。” 走筆至此,使我不由得想起周作人《雨天的書·喝茶》中的幾句:“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 巴陵這一本談長沙味道的書,他對待現(xiàn)實之生活的那種氣質(zhì)和風度,與周二先生的談吃談喝茶庶幾近之。 (胡忠偉)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wǎng)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quán)威的法律門戶網(wǎng)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quán)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