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柘榮城關派出所打造基層警務“山城樣本”———— 守護“柘里”平安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7月8日訊 柘榮縣素有“柳城”之美稱,城關常住人口6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三分之二,是典型的“小縣大城關”。近年來,柘榮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樹牢“派出所主防”理念,以建立“公法訴非聯動”機制、“警格+網格”模式、深化“兩隊一室”改革等舉措,用心打造基層警務工作“山城樣本”,推動派出所基層基礎工作從靜態到動態、被動到主動、粗放到精準的轉變。 “閉環式” 排查化解矛盾糾紛 “發生什么事了?說來聽一聽,咱們一起想辦法解決。”5月2日,城北社區里突然傳出一陣激烈的爭吵聲,正在附近開展入戶訪查工作的社區民警魏詩榮聞聲而至。 經了解,當事人潘某與陳某因污水管道排水問題發生爭執。不久前,兩人還因排氣扇產生的噪聲問題產生了糾紛。舊怨加上新仇,矛盾隨時可能再次激化。于是,民警將兩人請進了城關派出所“12348”糾紛調解室,在民警、駐所調解員的耐心調解下,最終兩人握手言和。 這樣和諧的一幕,在“12348”糾紛調解室里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城關派出所按照“全覆蓋”要求,深入開展隱患排查工作,加強對“九小場所”的安全監管,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深入轄區排查婚姻糾紛、鄰里糾紛、土地糾紛等矛盾隱患,防止“民轉刑”事件發生。 “轄區平安是我們最大的欣慰。”城關派出所所長陳凌表示,該所立足“小縣大城關”站位,形成“發現受理、化解分流、跟蹤回訪、風險防控、源頭治理”全流程閉環工作模式,并與法院建立“公法訴非聯動”機制,為有需要的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確保協議100%執行,筑牢了社會和諧穩定“第一道防線”。 “警格+網格” 延伸警務工作觸角 “終于能睡個好覺了,派出所的效率真快。”近日,社區民警對12345信訪件進行跟蹤回訪時,當事人吳女士對處理結果表示非常滿意。 5月9日,城關派出所接到12345信訪流轉件。吳女士反映:其家樓下一家燒烤店每天營業至凌晨4點,食客的喧鬧聲影響周邊居民休息。 當晚,綜合指揮室指派包片社區民警對該店進行走訪,對店主耐心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宣講噪聲擾民的危害,引導店主換位思考,在經營的同時做到不擾民,減少鄰里糾紛,營造和諧氛圍。在民警的勸阻下,商家表示會聽從民警的建議,對此情況進行整改,承諾不再發生此類問題。 城關派出所探索形成“警格+網格”的雙網融合治理模式。每周,社區民警、輔警同網格員下沉網格走訪住戶、商鋪,訪民情、查隱患、促整改,提升社會治安基礎要素管控力,將服務群眾的觸角進一步向社區末端延伸。 “兩隊一室” 推動警務效能提升 “謝謝你們這么快幫助我找回了錢,挽回了我的損失!”對于城關派出所的辦案速度,陳先生深有體會。 不久前,陳先生發現自己在回家途中不慎遺失現金4000元,雖然希望渺茫,但其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向公安機關報案。 接警后,城關派出所案件辦理隊民警迅速將警情推送至綜合指揮室,通過調取附近公共視頻,發現陳先生丟失的現金被兩名中年女子撿走。根據該線索,綜合指揮室進一步研判兩名女子行動軌跡,并獲得兩名女子的身份信息,將結果實時對接辦案民警,僅用不到兩小時幫助陳先生找回了其丟失的現金。 高效辦案的背后,得益于城關派出所深化推進“兩隊一室”警務機制改革。綜合指揮室充分發揮“最強大腦”作用,每日對警情進行梳理分析,點對點推送至兩隊跟進辦理,發揮情報導偵導防、警情統籌調度、跟蹤督導問效等職能作用。 同時,社區警務隊、案件辦理隊將各類信息線索反哺“一室”,為“大腦中樞”提供研判依據,讓派出所警力配置更加科學、工作方式更加智能、治安管控更加精準,警務效能大幅提升。 (本報記者 王淇鋒 通訊員 黃雨欣)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