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流汪洋看青松 ————記南平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建陽大隊副大隊長汪松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7月9日訊 華燈初上,建陽城區的霓虹與車流燈光相互交融,映照在南平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建陽大隊副大隊長汪松的臉上,他的目光緊盯交通要道,以鐵的紀律和溫情的服務,在繁忙的城市中守護著每一位市民的出行安全。 從政工宣傳干事到路面執勤民警,從大隊法制員到城區中隊中隊長,汪松扎根在交通管理基層一線35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從警路上,他不斷挑戰自我,在不同崗位譜寫不平凡人生。自1989年12月走進警營以來,他歷經多崗位鍛煉,屢受表彰,先后榮獲個人二等功、個人三等功、“全市優秀共產黨員”“南平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挑戰自我 以舍我其誰的勇氣帶好隊伍 “從警這么多年,那一晚,我徹夜輾轉難眠!”回顧10年前自己面對責任重擔“投筆從戎”的選擇,汪松感觸頗深。 2014年初,汪松面臨從警路上的第一個挑戰:時任交警支隊建陽大隊大隊長的徐剛找到他,詢問其是否愿意離開早已駕輕就熟的政工宣傳業務,去籌組城區中隊,負責城區交通治理勤務工作。經過一夜的思考,汪松第二天一早給出了回復:“我能行!” 崗位調整后,汪松迅速投入到城區中隊的組建工作中,精細制定城區隊伍管理考評辦法,招聘輔警、組織培訓,從無到有,一點一點地搭建隊伍。 “那時候我們大隊警力緊張,城區中隊創建之初只配備了一名老民警,汪松一人身兼多項工作。”徐剛回憶說,雖然當時條件困難,但汪松從不叫苦叫累。 為了帶好這支“新隊伍”,汪松以身作則,與城區中隊隊員并肩作戰,騎著自行車巡邏,走遍城區每條道路,認真研究分析道路交通情況,厘清管理重點和薄弱項,并針對各類問題綜合施策。 在汪松的帶領下,城區中隊不僅做好城區道路交通保障工作,率先運行城區交通事故路面快速處理機制,還成為大隊打擊酒醉駕等嚴重交通違法的主力軍。在隊伍組建后的一年里,就處理交通事故3000余起、查處各類交通違法案事件4萬多起。 挑戰困難 用溫情勸誡的方式治理交通 早年建陽城區二輪車違法現象多發是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受中隊警力限制,高壓嚴管的方式耗時費力,治理成效并不好。 “薄弱的交通安全意識是交通違法現象頻發的根本原因,如果用有一定懲戒作用的宣傳教育替代剛性執法,也許可以取得更好的管理成效?!蓖ㄟ^細心觀察,汪松發現了問題所在,并提出“五選一”輕微違法懲戒式教育。 “您好,選一個吧!”不久之后,建陽市民驚訝地發現,當自己因為未戴頭盔、違規載人等違法被交警攔下后,面對的不再是冷冰冰的罰款,而是一道別開生面的“選擇題”:抄寫交通安全法規,或是穿上紅馬甲充當一定時間的交通勸導員。 “這樣人性化的執法方式,讓我心服口服。以后一定會好好遵守交通規則?!笔忻耜愊壬f道。 “城市交通管理是一門學科,我是個插班生,不開動腦筋可不行?!蓖羲杀硎?,隨著城區建行崗崗亭柔性執法“試驗田”取得成功,西區、北門等崗亭陸續開始推行該項模式,并拓展出朋友圈集贊、觀看交通安全警示片等更多選項。 僅一年時間,建陽城區摩托車、電動自行車無牌、無證、逆行、超載等交通違法行為顯著減少,主要路口頭盔佩戴率達90%,在全省處于前列水平,拒不配合交警執法的行為明顯下降,二輪車交通事故同比降低39%。 2022年4月,南平交警支隊在全市范圍內推行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行為“五選一”人性化、多元化懲戒教育式處罰措施,省公安廳對此給予高度肯定。 挑戰高壓 以身先士卒的責任完成任務 “不是誰都有機會參與到這么重大的活動安保工作中,再苦再累也值得!”談起南平市舉辦的第十七屆省運會,汪松充滿自豪感。 2022年3月,汪松接到省運會交通安保任務,雖然開幕式定于11月,但各項賽事在6月就陸續開賽。這是南平市首次舉辦大型體育賽事,賽期長、參與人數多達10萬余人次,項目繁任務重,且主賽場館武夷新體育中心及周邊主要道路還在建設之中,交通安保工作壓力尤為巨大。 為做好此次安保任務,汪松主動與賽事相關業主單位及施工單位對接,走訪摸排各參賽場館、賓館、道路和周邊小區,把人流、車流、停車泊位及存在的交通安全隱患都逐一記錄,并形成優化城區交通管理的建議,推動各職能部門快速形成合力協調落實。 2022年3月至省運會結束,城區中隊共查處各類交通違法5萬余起,涉牌涉證重點交通違法1500余起,酒醉駕159起,城區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提升,省運會安保任務圓滿完成,得到廣大群眾認可,多次受到上級單位的表揚。 就在近期,汪松還帶領隊伍出色完成“大美武夷”群星演唱會、全省城市自行車賽(建陽站)等多場重大活動交通安保。 “每一次安保任務都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歷練,只要專心去干,無論身在哪個崗位都有新的故事,作為人民警察,就要做好面對一切困難的準備。”汪松如是說。 (本報記者 周新 湯仙念)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