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7月9日訊 “請承辦檢察官介紹福建省圓旺元種子集團有限公司不服農業農村局擬行政處罰案的辦理情況!”近日,建甌市檢察院在東峰鎮召開了一場特殊的聽證會,來自行政執法部門、相關農資市場主體代表旁聽了會議。 隨著檢察官的講述,一件檢察機關、行政機關共同呵護民營企業保障民生案件的辦理過程徐徐展開。 抽絲剝繭 檢察調查撥開迷霧 福建省圓旺元種子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省“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擁有“泰鮮甜1號”“晶煌161”等多個玉米品種,2023年福建省內外種植面積近33.5萬畝,產值約10億元。 今年2月16日,建甌市農業農村局收到12345平臺轉來的投訴件,稱福建省圓旺元種子集團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的“泰鮮甜1號”玉米種子的包裝上標注:產量1300千克,與國家審定公告的1089千克不符,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四十一條和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有關規定,擬對其行政處罰。 “我不服農業農村局的擬行政處罰告知,我們公司的玉米種子質量沒有問題!”4月,建甌市檢察院在省檢察院部署的“訪千企、問需求、把法脈、促法治”專題調研回訪中,收到福建省圓旺元種子集團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游某某的反映,該公司銷售的“泰鮮甜1號”玉米種子因包裝問題收到12345熱線投訴后,其不服農業執法部門擬對該公司的行政處罰,申請檢察機關介入監督。 如果“泰鮮甜1號”玉米種子因包裝不合格被行政處罰,福建省圓旺元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將遭受各地種植戶的巨額索賠的連鎖反應,對企業的聲譽也將造成極大的影響。 感受到了事態緊迫,檢察官深入田間地頭和行政機關里調查核實。作為省種業龍頭公司,福建省農科院及南平市農業部門對其都十分重視,將“泰鮮甜1號”作為福建省農作物高產、優質、特色新品種展示示范推廣項目進行示范種植,經多年測產正常種植情況下都超過畝產1300千克,與其包裝上宣傳內容相一致。 召開聽證 保障企業合法權益 民以食為天,糧以種為先。種子安全是糧食安全的前提,種子作為農業的“芯片”,種子雖小,卻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國之大者”。本案事關種業安全,建甌市檢察院決定對此案進行公開聽證。 聽證會上,承辦檢察官詳細介紹了本起案件的基本案情、法律依據以及聽證的議題,相關行政機關執法人員結合案情,充分闡述了有關履職情況和主張。申請人對擬作出的行政處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并闡述了福建省圓旺元種子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農作物種子“育、繁、推”于一體化的綜合性國家高新科技企業,若被處罰會對公司的品牌效應巨大的影響、導致產品滯銷、公司不能良性發展。 經調查核實,“泰鮮甜1號”玉米種子經多年測產正常種植情況下都超過包裝上的標識,產品質量沒有問題。申請人也已銷毀庫存的舊包裝,新包裝已經上市,存在的問題已經全部整改到位。 根據相關規定,檢察機關依法監督涉民營企業行政執法“輕微不罰”,《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規定“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處罰”,本次聽證主要是分析本案是否適用相關規定。 聽證員經充分討論,結合本案的案情,發表了本案的案件情況符合上述法律規定,認為本案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規定,檢察機關可以對農業農村局提出不予行政處罰的檢察建議。 聯席座談 踐行司法為民宗旨 聽證會后,建甌市檢察院以“檢察護企, 優化營商環境”為主題召開座談會,會議邀請了南平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王奎榕、東峰鎮書記盧曉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以及來自農業農村局、司法局的行政人員和10位企業代表參加。座談會由建甌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甘志遠主持。 座談會上,王奎榕通報聽證會結果并簡要匯報民行檢察相關工作,各位企業代表也紛紛暢所欲言,提出了企業遇到的困境,以及急需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知識,希望檢察院能以上門講課、法律宣傳等方式為企業梳理存在的漏洞,不要讓企業被抓住“小辮子”。 企業代表發言后,王奎榕對建甌市檢察院深入貫徹落實最高檢“檢護民生”“檢察護企”專項工作的做法表示認可,他認為,檢察工作就是應該大膽“走出去”,在督促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同時,逐步與行政機關達成共識,共同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也希望企業合規經營,增強法律意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建甌市檢察院將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的方式,廣泛征求企業意見建議,為企業尋求檢察幫助、防范化解經營法律風險,提供便捷、有效的檢察服務。”甘志遠表示,下一步,建甌市檢察院將繼續堅持雙贏、多贏、共贏的監督理念,以公開促公正,以公正贏公信,打好“檢察護企”“檢護民生”組合拳,高質效辦好每一起涉企案件,持續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切實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本報記者 湯仙念 通訊員 潘賢晨 黃瀟靖)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