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暑氣漸盛的夏日,我好似嗅到那股濃郁的青草茶香。 香味來自太奶奶制作的擂茶,由幾種普通常見的食物混合構成,用于解渴降火,提神舒氣,是年幼時降暑一大飲品,清涼甘爽,記憶根深。 “鄉間邑人待客佐以‘藥茶’,為茶內入藥草,擂棒缽工具而制”。該“藥茶”就是家鄉的擂茶,制作工藝傳統獨特,用料也講究精細。茶葉用的是深山野茶,每到清明前后,爺爺奶奶就爬山采摘茶葉。采茶很辛苦,太陽還未出山就動身,帶上干糧和水,待太陽下山才到家,兩籮筐被塞擠得滿滿當當。晚飯后,母親配合奶奶從籮筐里用力掏扯出茶葉,再均勻地撒在竹盤內,鮮嫩的茶香飄溢整個前廳。茶葉經過炒、碾、曬等多道工序后用密封罐存儲備用。 夏至過后,天氣燥熱,太奶奶就開始制作擂茶。 已過八旬的太奶奶眼神不好,但挑選原料有她的一套。自家曬干后的黃豆,她從來不用看的,捏在大食中三指之間來回一搓就知好壞,花生也是如此,都是靠“摸”的功夫來挑揀。還需要準備一定比例的生米、甘草、艾葉、青竹葉、陳皮等。其中,甘草、大米和陳皮需提前備好,其他的原料庭前院后隨時采取,再清水洗凈即可。 只見太奶奶把準備好的原料全部倒入進陶制土缽內,加上少量的涼開水,雙手握住長條圓頭擂棒,熟練地順著一個方向搗轉,奶奶則雙手壓著土缽,讓土缽保持穩定。擂一下工夫,奶奶會與太奶奶交換位置,因為擂料不僅需要細細研磨的技巧,還需要花費些力氣。 隨著一陣連續不斷的珠子落地似的聲響,原料就被杵成渣子,再被滾成泥狀。待泥狀足夠細膩,就可倒入山泉水沖泡,邊沖邊用擂棒攪拌。最后全部倒入進鋪好布袋的專用茶缽內,抓緊布袋接口,用力搖晃擠壓,茶渣被過濾留在布袋內,茶汁流出存在茶缽里。清冽甘醇、香氣四溢、甜潤可口的擂茶就制作好了。 制作好的擂茶沉淀片刻后,可以直接用碗裝著食用。這時,在一旁等待的我們都爭先恐后端上一碗,一飲而盡,但再讓我們喝一碗就有點難度了,因為我們的小肚子已被撐得圓鼓鼓的。太奶奶就會把擂茶端到廳堂,見人就喊他喝擂茶,一聽說做了擂茶,村里的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前來品嘗。有的壯漢會用瓶子裝一些,帶去田里干活喝,婦人們則圍坐在太奶奶家門口的石凳上邊喝邊聊天。 喝擂茶的間隙,太奶奶還會幫忙解開鄰居家里的愁心事,成了名副其實的和事佬。遇到新娶進來的媳婦與婆婆不和的情況,太奶奶總是先批評婆婆,勸說都是從兒媳婦熬過來的長輩,要懂得體諒和理解兒媳婦。碰到鄰居之間因為雞鴨狗兔或田地用水等引發的矛盾,太奶奶總是旁敲側擊,拉著兩雙嘮嘮嗑,說說理,一切都在一碗擂茶中悄然化解。誰家要是有了難事,太奶奶也是第一個站出來,組織大家邊喝茶邊商量,有力出力,互相幫助。 擂茶不僅可以解饞解渴解難題,還成為了當地的一種傳統風俗。家中有喜事就會專門制作擂茶,然后邀請鄉里鄉親一起喝,寓意“喜氣共享”。太奶奶因年長,威望高,制作擂茶又特別有經驗和技巧,村里的人都喜歡拿原料請她動手制作。太奶奶也總是不怕麻煩,滿口應諾,樂此不疲。漸漸地,擂茶的清香成為了我印象中太奶奶標志性的味道。 味道是一種情感的載體,會刻錄在記憶深處,當有相關聯的線索出現,大腦深層記憶便會被激發,就像喝入口中的擂茶甜潤留存,余味無窮,以清涼為基調,卻以溫暖為主線,直至今日。 (元光美 作者單位:光澤縣委政法委)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