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力“外腦” 盡心守護 ————泉州市鯉城區檢察院書寫文化遺產保護新篇章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7月11日訊 泉州市鯉城區作為泉州歷史文化的主要承載地,賡續著世遺核心區的千年榮光。今年來,泉州市鯉城區檢察院能動履職,聚力各方全力守護古城一物一景。 通過“益心為公”志愿者傾聽更多聲音 “有些企業法律意識淡薄,將垃圾傾倒在文物旁,應加強普法宣傳教育,避免類似問題重復出現。”日前,在參加鯉城區檢察院召開的檢察聽證會上,“益心為公”志愿者肖建福提出意見。 蔣以麟革命先賢墓地是第五批泉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鯉城區紅色文化的重要內容。鯉城區檢察院檢察官現場調查時發現墓地雜草叢生,周邊堆放大量垃圾,梅雨季節垃圾污水滲透,蚊蟲多,味道臭,生態環境差。 “我們走訪了屬地社區、詢問了周邊5家企業負責人,了解到堆放的主要是企業生產垃圾,甚至有人半夜偷偷開車傾倒,導致垃圾常年堆積、難以徹底解決。”鯉城區檢察院檢察官表示,在前期線索走訪摸排基礎上,該院圍繞“如何徹底解決垃圾傾倒問題”組織召開檢察聽證會,邀請聽證員及“益心為公”志愿者參加,聽取各方代表的意見。 經充分調查及核實,鯉城區檢察院向文物所在屬地街道辦事處發出公益訴訟檢察建議,督促其及時清理周邊雜草、清運垃圾、恢復墓地周邊生態環境,保護文物社會公共利益。收到檢察建議后,街道辦事處組織清運165方垃圾,同時,還在文物周邊安裝攝像頭,避免再次發生垃圾傾倒問題。 鯉城區檢察院認真聽取“益心為公”志愿者的建議,走訪蔣以麟墓地周邊企業,分發文物普法畫冊及海報,普及保護知識,動員群眾參與文物保護、線索舉報工作中,從源頭上疏通保護關鍵點。 “益心為公”志愿者是最高檢部署構建的“多方參與、共治共享”公益訴訟保護新模式。鯉城區檢察院主動邀請志愿者參與收集線索、咨詢聽證、整改評估等工作,借助志愿者“大腦”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檢察監督力度。 借助特邀檢察官助理突破專業壁壘 “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漫步在泉州古城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獨具特色的閩南傳統古大厝。鯉城區共有16處古大厝類私人產權文物保護單位,由于經費不足、產權分散等保護難點,使得文物保護任重而道遠。 “黃氏民居常年遭受雨水、白蟻侵蝕,屋脊已經斷裂了,雜草生長多,應盡快啟動修繕保護程序。民居以磚石、木構建筑為主,修繕應注意防水、防蟲…………”日前,特邀檢察官助理林志福在參與泉州黃氏民居保護公益訴訟一案調查中提出專業意見。 泉州黃氏民居為清兩廣總督黃宗漢故居,于2009年被列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鯉城區檢察院在開展古大厝類文物公益訴訟專項監督中,發現該民居年久失修、木構建筑損壞嚴重、建筑內有違章搭蓋的鐵皮,文物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我們依法啟動行政公益訴訟檢察監督,對主管部門及屬地街道辦事處立案調查。”鯉城區檢察院檢察官表示,為厘清行政機關職責、聽取各方代表意見,該院組織文物主管部門、屬地街道辦事處召開磋商座談會,座談會還邀請具有文物保護專業知識的特邀檢察官助理參加,圍繞黃氏民居修繕存在的困難、問題和修繕方案進行磋商。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為民居爭取修繕經費100萬元,4戶民居產權人簽訂修繕搬遷協議。目前,民居保護修繕工作已啟動,預計將于今年底完工。 特邀檢察官助理是最高檢部署推動的一項制度創新,鯉城區檢察院積極發揮特邀檢察官助理“外腦”作用,邀請具有專業知識的檢察官助理參與案件調查取證、損壞鑒定、效果評估等辦案工作,扎實辦案證據,對辦案中專業性“疑難雜癥”對癥下藥,有效彌補公益訴訟保護中專業性不足的短板。 依托新媒體平臺拓寬線索渠道 “能不能不要破壞古跡啊,家長還在旁邊笑…………”日前,一位網友在某短視頻平臺發布的兩位小朋友踩踏德濟門遺址的視頻下面評論道。 德濟門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遺產“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22 處遺產點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鯉城區檢察院檢察官發現該線索后,馬上啟動行政公益訴訟調查程序。 “老板,平時您有發現有人進入保護區踩踏遺址嗎?這類情況經常發生嗎?”鯉城區檢察院檢察官耐心詢問德濟門遺址旁邊的商戶,全面掌握保護現狀及存在問題。經充分調查核實,鯉城區檢察院依法向主管部門及屬地街道辦事處發出公益訴訟檢察建議,督促依法履行保護職責,將保護落實到位。為更好地發揮群眾的保護力量,檢察官還向遺址周邊商戶分發《古城漫游記》宣傳畫冊及文物普法海報,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文物保護,制止不文明行為。 隨著各類短視頻媒體平臺的快速發展,鯉城區檢察院積極運用新媒體平臺,借助群眾的“眼睛”發現文物保護公益訴訟線索。今年以來,鯉城區檢察院通過媒體平臺發現涉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線索6條,發出檢察建議3件,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守護社會公益。 根植厚土,方可綠樹成蔭,盡心守護,方能源遠流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沒有終點,鯉城區檢察院將擔負起重任,以“外腦”賦能,拓寬案源渠道,多維度、深層次提升檢察機關辦案專業化水平,共護全人類的文化瑰寶。 (本報記者 葉永堅 通訊員 陳麗霞 蘇緒)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