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值早稻搶收、晚稻搶種的農忙季節。 6月27日,記者在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田看到,廣袤的田野間,金黃的稻穗隨風起伏,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種糧大戶楊秋生正頂著烈日抓緊搶收。 “田間道瀝青澆筑是否飽滿?”“灌溉設施是否能正常工作?土地平整、土壤深耕是否到位?”“日常維護管理是否規范?”結合最高檢發布的檢察公益訴訟“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連城縣檢察院聯合縣農業農村局對四堡、北團、新泉、廟前、林坊、姑田等17個鄉鎮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開展檢察監督,詳細了解有關情況。 種糧要高產,良田是保障。為深入客觀地掌握當前高標準農田的現狀以及遇到的問題,連城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組成辦案組,走訪了8個鄉鎮20個項目點,采取“隨機抽查+實地走訪”的方式開展調查核實。 在實地調查過程中,辦案組對項目中的農田道路、灌溉設施、周邊環境等情況進行了檢查,發現部分高標準農田田間道路年久失修、渠道兩邊回填土不足、灌溉設施缺乏維護不能正常使用等問題,嚴重妨礙了工程項目的正常運行。 “這塊地前后高低落差大,進出水口建設不合理、附近水渠要盡快清淤,特別是廢棄水渠也要填埋…………”在連城縣北團鎮溪尾村,檢察人員組織當地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和專職監督員,成立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監督檢查組,對2023年以來全縣近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開展監督檢查,現場向村干部及種糧大戶收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意見建議。 但經過對項目資料進行檢查發現,部分鄉鎮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工程管護協調機制不夠完善,群眾參與性不高,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后期管護不到位等問題,導致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 為最大限度推動解決公益損害問題,連城縣檢察院采取內外協作等機制,通過組織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益心為公”志愿者、農業農村局,以及相關鄉鎮負責人,先后召開高標準農田建設聯席會、磋商會,多次共同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調查,認真摸排轄區內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針對相關職能部門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護不到位等問題,該院向行政主管部門制發了《磋商函》,督促其應嚴格開展驗收工作,對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耕地質量和糧食產能提升等情況進行量化評價,對田塊整治、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機電設施維護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情況進行全面復核,組織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成后管護長效機制,督促管護主體對農田設施進行經常性檢查維護。 《磋商函》發出后,相關行政機關高度重視,由主要領導牽頭組織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分析查找問題根源,逐項制定整改措施,安排鄉村振興服務中心農技站相關工作人員,實地查看,積極組織整改,并在期限內書面答復。截至今年6月,全縣改良土壤16570畝,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1789畝,新增和改善排水面積7276畝,年節約水量319.85萬方,17800畝高標準農田受益,新增糧食82.47萬公斤,農民年純收入增加559.99萬元。 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清涼的水霧落入農田、滋潤著禾苗…………7月2日,連城縣檢察院公益訴訟相關負責人再次來到該縣四堡鎮實地查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整改情況,該村村支書拍著胸脯,滿臉堅定的表情:“我是一名地道的農民,靠田地吃飯,現在我成為一名‘田管家’,守好這塊‘責任田’義不容辭…………” 記者了解到,為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今年初,連城縣檢察院與相關行政機關磋商,從信息共享、加強配合、法律支持、共筑糧食安全保護網等方面達成了協作共識。 “如今,連城縣共建成高標準農田17800畝,年可新增糧食19.21萬公斤,蔬菜約35.57萬公斤,豆類0.68萬公斤等,新增種植業總產值299.97萬元。”連城縣委政法委副書記丘漢森笑著報出一串數字。 農田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高標準農田建設為連城帶來好“豐”景。 (本報記者 邱玉香)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