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7月12日訊 群眾“錢袋子”是否緊系?安置幫教人員能否重拾希望?一件件牽系民生問題的背后,是明溪縣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小事,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充分發揮法治保障和鄉村振興優勢,用當地“民生愿景”共同繪就全縣“幸福實景”。 前置工作 筑牢反詐防線 “哎,我的宣傳單怎么和我老公的不一樣啊?”6月11日,群眾李女士拿著手中紅色的宣傳單,不解地向發放反詐宣傳手冊的民警問道。 “因為男女易受騙類型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派出所就做了兩種宣傳單并實時更新,近期您要多注意防范京東白條征信類詐騙。”明溪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社區民警鄭榮杰耐心解釋。不同的“紅藍雙色”宣傳單,只是城關派出所拓寬反詐宣防渠道諸多措施中的一環。 為找準反詐宣防群體,城關派出所在每周都要進行的“涉詐三維分析會”上,由綜合室民警根據上周的電詐警情類別、受害人身份特征、詐騙手段等要素,制作《每周電詐警情通報表》在會上進行通報,與社區警務隊、案件辦理隊民警圍繞“電詐發案類型、易受騙群體特征、管用宣防方式”三個維度進行討論分析。 精準“三維分析”如何落地取得反詐宣防實效是重點。為此,城關派出所組建6支反詐宣防小分隊,不斷拓寬反詐宣防渠道,以社區、商鋪、學校等團體為“圓心”,以服務對象為“半徑”,全面開展進單位、進學校、進商鋪、進社區、進街面、進網格的六進措施,針對不同群體進行精準“滴灌”式宣傳,不斷勾勒反詐“同心圓”。 今年以來,城關派出所組建256個普宣群,26個專宣群,組織開展了26場集中宣傳教育,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受眾6000余人。 精心救助 鋪就溫暖歸途 安置幫教對象吳某,因犯盜竊罪在浙江某監獄服刑,于2023年3月刑滿釋放。經了解,吳某有多次盜竊前科,目前年過六十,孤身一人,靠在外打零工維持生活。 為避免其再犯,針對吳某的特殊情況,明溪縣司法局楓溪司法所在其釋放的第一時間里積極協調派出所,幫助其辦理戶口簿,完善其身份證明材料,并與所在鄉民政辦、村兩委干部對接,聯合開展入戶核查,幫助吳某申請特困供養人員補助。 當工作人員對其進行回訪時,已經完全穩定下來的吳某滿足道:“真的謝謝你們,讓我這個多次入獄的累犯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安其身”方能“穩其心”。近年來,明溪縣司法局根據安置幫教對象的情況,針對家庭困難、喪失勞動力的刑滿釋放人員,整合人社、民政部門等力量,對符合條件的安置幫教對象落實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措施,幫助其渡過生活難關。同時,依托縣內企業共同推進建設曙光安置幫教基地,對未就業的安置幫教對象開展就業指導、臨時安置等工作任務,不定期向他們推送招聘、就業指導等相關信息,為不同需求的人員匹配符合條件的工作崗位,為刑滿釋放人員拓寬職業選擇空間。 截至目前,全縣建成5家曙光就業安置基地,在冊安置幫教對象通過自主擇業、基地安置等渠道實現就業535人。今年來,共解決安置幫教對象就業問題33人次,幫助辦理低保、臨時救助等各項幫扶舉措19人次,效果良好。 能動司法 守護“少年的你” 一份《關愛未成年提示書》,帶給父母的不僅是提醒和約束,更是法院充分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從根本上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有力舉措。 4月24日,明溪法院在辦理一起離婚糾紛執行案件時,了解到女方張某向法院申請離婚,法院判決準許雙方離婚,婚生子由張某撫養,男方王某某每月支付撫養費,同時雙方還約定了探望方式等事宜。然而判決生效后,王某某陸續拖欠了一年多的撫養費,張某遂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過程中,法官了解到孩子一直與母親張某在外省生活,孩子的父親王某某表示許久未見孩子,有時也不能和孩子打電話或遠程視頻,遂沒再支付撫養費。執行法官多次與雙方進行溝通,從“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則出發,結合孩子現有的學習、生活情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意見:張某同意每年寒暑假將孩子帶回明溪與王某某共同生活一段時間,王某某也表示以后會定期支付撫養費。 為保證在孩子今后的成長過程中雙方能繼續妥善安排探望事宜,法院向雙方當事人送達了《關愛未成年人執行提示書》,從探望、撫養、監護等多個維度提示當事人,應當肩負起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保護的法定義務,攜手給未成年子女創造良好的生活成長環境。 家庭不僅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也是每個人成長和情感依托的港灣。明溪法院將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家事案件中,探索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途徑,在立案、訴前調解、審理、執行等各階段,開展好“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為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見習記者 彭冬晴)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