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清水秀 村美人和 ————周寧公安踐行“三庫+碳庫”理念精耕“生態警務”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7月16日訊 周寧縣群山抱城,平均海拔800米,層巒疊翠、綠意盎然,生態優勢日益彰顯,森林覆蓋率達72.96%,空氣質量優良比例達100%,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素有“中國天然氧吧”之美譽。 為了守護這幅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綠色畫卷”,近年來,周寧縣公安局積極踐行“三庫+碳庫”生態理念,全力推進“生態警務”建設,深化警務運行機制改革,全力組織開展“昆侖”“清風”等專項行動,堅定不移筑牢綠色生態屏障。 延伸“生態警務”觸角 “過去進山抓石鱗,下夾子捕野豬、麂子的情況時有發生,還好有民警進行宣傳,現在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增強了,野生動物也逐漸多了。”談及近年來轄區派出所“生態警務”工作開展情況,七步鎮后洋村黨支部書記張妙香感觸頗深。 “警察同志,我在路邊看到一只疑似受傷的鳥,看起來像鷹,請你們救救它吧。”3月20日,七步派出所接到轄區群眾報警求助。接警后,民警立即趕赴現場,看到一只褐色羽毛,腹部長有白褐相間斑紋的鳥在不斷地扇動翅膀,顯得格外警惕。經核實,這只鳥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棕腹鷹鵑。由于該棕腹鷹鵑身體無明顯外傷,判斷是在路邊駐足休息,隨即警民攜手將它帶至野外適宜處放生。 生態保護,既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共同參與。近年來,周寧縣公安局全面踐行“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理念,將“生態警務”觸角延伸至村莊里巷,圍繞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及生態環境保護等內容,高頻次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活動。同時,通過“周寧公安”微信公眾號、抖音號開展線上安全教育,呼吁群眾抵制破壞生態環境的不文明行為,讓自發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全社會共識。 多元共治繪“生態畫卷” 4月,是周寧竹筍采收旺季。為確保山林的安全與秩序,民警也在此期間開展嚴密的工作部署與巡林,為生態環境保駕護航。 周寧縣公安局進一步加強區域聯防協作,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巡護網絡,定期組織警力對重點林區、重點地段開展森林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持續推進打擊違規野外用火專項行動,巡查清理林區內的網套及捕獵夾等工具,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走過場。 同時,周寧縣公安局全力推動“林長+警長”林區警務新模式落地落實,根據各派出所警力實際及轄區需要,動員統籌鎮村干部、護林員、群防群治力量、治安積極分子等各方力量,明確網格范圍,細化網格到人,責任到人。2023年以來,累計排查重點部位100余處,及時制止各類違規野外用火行為40余次,排查化解隱患30余處。 此外,周寧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主動聯系縣林業、環保、應急、市監等行政職能部門,通過定期會商、信息共享、聯合檢查等方式,建立多部門聯合執法常態機制,進一步強化行刑銜接,提升聯合整治質效。2023年以來,先后開展聯合執法25次,檢查賓館、飯店及可能涉及野生動物經營的場所288家次,嚴防銷售、食用野生動物及銷售野生動物制品等違法行為,依法共同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點燃小小的雜草而引發一場大火,讓浦源鎮進登村的鄭某榮始料未及。1月中旬,森林警察大隊偵辦一起林地失火案,鄭某榮因點燃雜草不慎引發森林火災,過火林地面積約53畝。 辦案過程中,因過火林地的現場地形凹凸不平,民警無法拍攝現場全貌,證據一時難以固定。隨即,該大隊迅速調配無人機到場支援,確定起火點位置,通過圖像回傳,辦案民警清晰地查看到案發現場概貌,成功拍照固定證據。 這是周寧縣公安局利用科技力量助推“生態警務”的一個生動案例。一直以來,周寧縣公安局因地制宜推進警用科技裝備在實戰中運用,實現對生態保護區內違法犯罪行為前端探測,做到在預警信息出現后第一時間介入處理,實時監控、實時預防,大大降低涉生態案件的發生,也為案件快速偵破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同時,周寧縣公安局以超強力度、超常舉措嚴厲打擊危害百姓舌尖安全、破壞綠水青山的食藥環森領域違法犯罪。2023年以來,共偵破食藥環森領域案件34起,采取強制措施40人,收繳放生各類野生保護動物72只(頭)。 (本報記者 黃錫順 王淇鋒 通訊員 葉玉萍)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