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關懷 共同呵護 ————南平市延平區檢察院推進未成年人全面綜合司法保護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7月24日訊 近日,南平市延平區檢察院辦理2起因遭受犯罪侵害致使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的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案件,并呈報上級檢察院開展聯合救助,共同為救助申請人發放司法救助金,切實為被救助家庭擺脫困境。其親屬向檢察機關贈送題有“司法救助解民憂 檢護民生有溫度”字樣的錦旗以表感謝。 2023年以來,延平區檢察院秉持“應救盡救、及時救助”原則,堅持一體高質效履職,積極推進未成年人全面綜合司法保護,共救助未成年人12人,向未成年人發放司法救助金18.5萬元,取得良好成效。 融合履職 打好“組合拳” 延平區檢察院將傳統“坐等申請救助”轉變為“依職權主動救助”,未檢部門在辦理案件時著重關注是否有因案導致權益受損,陷入生存、健康、教育、發展困境的未成年人,主動挖掘進入檢察辦案環節、符合救助條件的困難未成年人救助線索,并及時移送控申部門。 近年來,延平區檢察院與區婦聯、鄉村振興局分別會簽《關于開展“關注困難婦女群體、加強專項司法救助”活動的實施意見》《關于開展“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專項活動的實施方案》,建立未成年人救助案件信息共享移送機制,明確被救助婦女養育未成年子女的,可以一并救助。依托該機制,目前已對12件12人開展司法救助,并同步移送區婦聯給予社會救助。 協同發力 織牢“防護網” 為破解資金保障不足的問題,延平區檢察院在檢察一體化辦案機制的引導下,積極爭取省、市兩級檢察院支持,開展上下聯動救助。 2023年以來,共上下級聯動救助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的未成年人6人,發放司法救助金12.5萬元。2023年5月,在辦理陳某甲、陳某乙司法救助案中,了解到被救助對象為低保戶,市、區兩級檢察院開展聯動救助,向當事人發放救助金3萬元,移送婦聯、商會開展社會救助,并發放救助金7000元。 去年,延平區檢察院建立“檢察+民政+慈善+商會”司法救助機制,凝聚社會力量開展社會資助,積極協調聯系區民政局、商會,為5名農村地區因案致貧的未成年人救助對象辦理最低生活保障,發放社會資助金1萬元,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以前,救助對象在提出申請后,符合條件的將獲得一次性司法救助,但一次性司法救助金只能解決部分人眼下的困難,他們還迫切需要教育、就業、康復等方面的延伸救助。”承辦檢察官介紹,鑒于此,該院建立了“司法救助+教育幫扶”長效機制,將司法救助對接貧困、低保、失學等困難家庭,協調社會力量對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在心理疏導、就學就醫、社會保障等方面開展綜合救助,從“一次救助”轉向“長期關懷”,幫助困境中未成年人重新點燃生活希望,讓他們在檢察司法溫情呵護下邁上健康成長的人生道路。 創新幫扶 開展“心疏導” 該院還創新“全面調查評估+特邀檢察官助理+心理疏導”幫扶模式,與南平市三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簽署合作協議,借助專業社工力量對未成年救助對象開展社會調查、心理疏導和觀護幫教等工作。該院與南平市第一醫院建立《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救助計劃》,邀請該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為特邀檢察官助理,開辟未成年被害人醫療救助綠色通道,截至目前已對6名未成年救助對象開展心理疏導6件次。 經過不斷探索實踐,該院打造了適合未成年被害人身心特點的“一站式”辦案機制,在同一場所一次性完成對未成年被害人的醫療檢查、心理疏導和司法救助等工作,實現對未成年被害人保護救助的無縫對接。 (本報記者 湯仙念 通訊員 嚴曉清)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