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重點問題 靶向精準發力 ————三明市檢察機關強化行政檢察職能推動監督質效全面提升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7月26日訊 近年來,三明市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最高檢和省檢察院有關工作部署,聚焦重點領域和重點問題,圍繞“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價值追求,全面深化檢察監督,有效推動行政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強化檢察履職 優化營商環境 2022年底,永安市檢察院在開展“斷卡行動”關聯違法行為行政處罰專項法律監督活動中發現,轄區內23家涉案公司存在無實際經營且在判決后營業執照始終未被注銷的情況。經核查,承辦檢察官確認這23家公司均系提供虛假材料取得市場主體登記后牟取非法利益而成立的“空殼公司”。 生活中,被“冒名”頂替的事格外令人煩心,尤其是冒名者涉嫌違法犯罪,“正名”之路就更加道阻且艱。面對此類情況,檢察機關如何打擊“幌子公司”“空殼公司”,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針對此類問題,永安市檢察院第一時間向相關行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書,共督促吊銷42家“空殼公司”,查處違規中介組織2家。同時,推動建立中介組織“白名單”制度,聯合有關部門出臺《關于在整治市場主體虛假登記中加強協作配合的若干意見》,通過劍指“空殼公司”,讓“虛假登記”無處遁形。目前,相關行政部門皆采納了檢察建議并于2023年年底完成整改。 為踐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三明市檢察機關以開展涉營商環境行政違法行為監督為抓手,對損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行為及時進行督促糾正。近年來,共辦理涉營商環境督促履職類行政檢察建議168件,涉及金額150萬余元,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5件,適用公開聽證程序9件,以法治之力持續釋放市場主體生產力,為三明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踐行人民至上 化解行政爭議 “感謝檢察機關幫我們解決這件多年來未解決的問題,為我們保留了便民的候車亭和停車場。”2023年2月底,時值建寧縣自然資源局對嚴田村公共停車場選址進行公示,站在公示欄前的建寧縣張溪村村民劉銀生激動地向檢察機關表示感謝。 時間回溯至2022年9月,張溪村村民就自發集資購買嚴田村土地新建候車亭、停車場,卻因未辦理審批手續及占用土地被法院裁定強制拆除一事,向建寧縣檢察院反映。得知事情原委后,建寧縣檢察院第一時間組織鄉政府、自然資源局、村民代表召開座談會、現場辦公會,最終推動農轉用報批,將占用的嚴田村土地從永久基本農田中調出,納入村莊規劃,圓滿化解矛盾爭議。 依法高效解決行政爭議,是促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一環。近年來,三明市檢察機關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發揮行政檢察“一手托兩家”職能,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凝聚多方力量,深化“府院聯動”,將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貫穿監督辦案的全流程、各環節,促進行政爭議訴源治理,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截至目前,全市檢察機關共辦理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案件115件,有效促進“案結事了政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堅持與時俱進 促進政策落地 2021年8月,備受關注的“三孩”政策全面推開。在此重大背景下,“超生”已成為“過去時”,社會撫養費也相應取消。同月,三元區檢察院便發現了一起已不宜再繼續征收社會撫養費案件。 2003年8月,李某某和詹某某因違反當時的計劃生育政策,被相關部門依法征收社會撫養費19000元。由于二人未在規定時間內繳納社會撫養費,遂于2003年12月被申請強制執行。法院在執行過程中,發現被執行人現無固定收入,經濟較為困難,其被查封的房產暫時不宜拍賣變現,因此于2004年5月裁定中止執行該案。 為通過個案監督推動類案整治,三元區檢察院及時與區衛生健康局、法院協作配合,排查300余起歷年來的社會撫養費強制執行案件,受理10件該類行政非訴執行監督案件,并邀請人民監督員、社區工作人員等召開公開聽證會,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后,向相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以檢察監督之力清理歷史遺留問題,確保國家優化生育政策落地落實。 “根據新規定,已作出征收決定但尚未執行完畢的,已征收部分不予退還,未征收部分不再繼續征收;尚未調查或作出征收決定的,不再受理、處理。但實踐中還存在部分社會撫養費征收未執結案件,或因未及時繳納社會撫養費而被強制執行的案件,特別是部分被執行人在出行、高消費等方面的限制未被解除,影響了正常生活。”三明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盧告訴記者。 為此,全市檢察機關針對實踐中存在的部分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社會撫養費征收案件未及時撤回情形開展行政非訴執行監督,向法院及相關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86件,涉及社會撫養費金額163萬余元。 (本報見習記者 彭冬晴 通訊員 李婉清 孫韜)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