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辦理一案”實現“治理一片” ————連城縣檢察院筑牢公民個人信息安全“防火墻”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7月30日訊 “現在我們把公示對象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住址等信息都做了加密、去標識化處理,這次整改也讓村務信息公開工作更加規范了。”近日,連城縣檢察院對一起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案件開展“回頭看”,該村村委會工作人員介紹道。 原來,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個人信息保護日益成為群眾關注的焦點。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在諸多政府部門的政務公開過程中普遍存在,基于某些信息必須公開公示的要求,往往忽略了對個人敏感信息的保護。針對這一問題,連城縣人民檢察院在履職過程中擔當作為,在政務公開活動和公民個人信息保護之間如何兼顧、平衡的問題進行了有益探索。 今年4月,連城縣人民檢察院接到“益心為公”志愿者提供的線索,反映某村級組織“村務公開欄”上張貼的公示表,未對公示對象的姓名、身份證件號碼、個人銀行賬戶等信息采取加密、去標識化等安全技術措施處理,存在個人信息泄露風險,一旦被不法分子非法收集和利用,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將受到侵害。 這樣的情況究竟是個例還是普遍情況?為了弄清這個問題,該院公益訴訟檢察官進一步對全縣17個鄉鎮部分村委會進行了走訪摸排。經調查發現,多個村民委員會在“村務公開欄” 發布的公示表,未隱去公示對象的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敏感個人信息。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依法規范公開是行政機關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整改迫在眉睫。 針對上述問題,連城縣檢察院向負有監管職責的屬地政府和行政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村務公開欄中個人信息安全隱患進行整改,依法規范做好村務公開中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提高信息公開規范化水平和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保障群眾個人信息安全。 收到檢察建議后,相關單位高度重視,立即指導督促各村(居)進行全面自查自糾,對可能泄露公民個人信息的問題立即整改。36個村的村務信息進行重新脫敏公示,并對轄區內248個村(社區)進行排查,開展學習培訓15場次,發放宣傳材料3000余份。 “我們通過開展普法活動,讓社會了解到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法律后果,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引領、預防、教育作用,連城檢察院不斷通過張貼海報、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開展宣傳,提升對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并通過典型案例釋法,引導公眾遠離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本報記者 邱玉香 通訊員 林麗花)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