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 近年來,浦城縣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針對群眾需求更加多元、基層治理難度加大等新挑戰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創新治理模式,進一步夯實基層治理基礎、拓寬基層治理渠道,有效促進了基層治理方式轉變和效能提升,繪就基層善治新“楓景”。 “網格履職” 讓“利民”更“惠民” “最近,我們正全力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做好食品安全檢查,共同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一大早,浦城縣南浦街道夢筆社區的網格員喬聯麗和鄒欣便穿上“藍馬甲”,檢查餐飲店商戶餐具是否消毒、食品是否過期及環境是否衛生等。 如今,在浦城,經濟普查、危房排查、燃氣安全檢查、家庭醫生簽約、流動人口登記等事關基層治理的方方面面工作,都能看到“藍馬甲”的身影,他們不僅能高效完成多網賦予的各項工作任務,更能切實為群眾提供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服務。 網格員如何有效參與到基層治理當中,成為村居的“小喇叭”、群眾的“傳聲筒”?近年來,浦城縣積極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進一步發揮網格員在小網格服務大民生中的積極作用。 “通過深化‘網格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推動121個機關企事業單位與306個村(社區)黨組織簽訂共建協議,2700余名黨員干部下沉到村、社區服務網格事務。”浦城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葛文清說,將“黨組織建在網格上”,全覆蓋建成網格黨支部391個、網格黨小組980個,構建形成“鄉鎮(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黨小組)”三級基層治理組織體系,推進黨的“神經末梢”延伸到基層最前沿、最深處。 不僅如此,浦城縣依托三級綜治中心,成立縣網格協商議事廳、鄉鎮(街道)網格協商工作站、村(社區)網格協商聯絡點,整合“兩代表一委員”、“三官一律”、黨群代表、志愿者、物業服務等資源進網入格,通過“吃茶話事+網格協商+信訪評理”等方式,引導群眾把“問題曬在陽光下”“心結攤在桌面上”。 “溯源解紛” 化“煩心”為“順心” “平安指導員幫我把問題調解好了,我心里非常高興,心情非常舒暢。”近日,家住河濱街道下鋪路的徐某的煩心事終于解決了,讓他的生活回到了正軌。 由于鄰居經常將小車停放在道路上,使原本狹小的道路更加不好通行,徐某與鄰居溝通時發生了爭執。平安指導員蔡余想在社區走訪中得知此事后,多次上門調解,提出解決方案,最終,鄰居答應今后不再將車輛停放在小路上。 “居民的事無小事,在社區,許多矛盾糾紛往往是由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引發的,如果調解不及時,就會釀成大的矛盾糾紛。”蔡余想說,不管哪里有糾紛,不管何時發生糾紛,只要他知道了都會盡心盡責地及時化解。 近年來鄰里糾紛案件,成為重點關注的民生熱點。“以平安建設為切入點,選派377名干警擔任村(社區)平安指導員,每月至少安排1次駐點服務,常態化開展‘訪民情、聽民聲、知民意、解民憂、惠民生’活動。”浦城縣委政法委政治處主任邱秋霖介紹,該縣突出“線上”與“線下”駐點相結合,開通“平安指導員在線服務直通車”,把“法律咨詢”“糾紛調解”“法律援助”“心理疏導”等多需求擰成“一碼通”,推動平安指導員守護“升溫”、服務“加碼”。 此外,浦城縣持續深化“吃茶話事”制度,將“吃茶話事”點設在群眾基礎較好、威望較高的村干部或黨員家中,或者小賣部、涼亭等村民常走動的場所,以“吃茶”為媒,用同坐一張凳、促膝拉家常的方式,讓群眾“掏心窩”講、干部“豎耳朵”聽,再通過共商共治,變“話事”為“化事”,推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科技助航” 提“速度”增“溫度” 基層是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基層治理的效果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最切身、最現實的利益。浦城縣依托互聯網技術、信息服務、大數據支撐,扎實推進社會治理精準化、網格管理智能化、政法服務便捷化,使打擊犯罪更有力度、服務群眾更有溫度。 “緊貼規范化、實戰化需求,健全完善實時指揮調度、緊急預案處理、視頻會議培訓、網格督查監控等制度和功能,實行‘大中小’三屏聯動,即大屏‘一網統管’指揮屏,中屏電腦操作端,小屏‘網格E通’掌上App,實現各類事項集成化、協同化、閉環化處置。”浦城縣綜治中心主任巫俊彥說。 不久前,浦城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接到石陂鎮布墩村村民報警求助,楊某在進山挖筍期間發病走失。民警通過道路卡口公共視頻,循跡追蹤楊某的走失路線,并將調查情況及時反饋給村里,發動鎮村干部、村民及時查找,最終成功找回發病走失的楊某。 不僅如此,浦城縣還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法領域數字化智能化運用,推廣“一站式”訴訟服務,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和“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推出戶籍、交管、法律援助等便民利民措施80余項,落實“網上辦、掌上辦、預約辦、自助辦、上門辦”,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現服務工作“零缺位”、服務事項“零積壓”、服務時限“零拖延”。 (本報記者 湯仙念)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