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入大局 檢繪鄉興 ————浦城縣檢察院因地制宜做優服務鄉村振興工作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近年來,浦城縣檢察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要論述和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主動融入縣委工作大局,依法能動履職,打造“檢繪鄉興”特色品牌,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司法聯動 強化地標產業支撐 浦城地處武夷山脈和仙霞山脈的交匯處,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在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下,這里培育出的大米色澤晶瑩、粒粒熔香。2020年4月7日,浦城縣“浦城大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正式獲批。 產業發展的成功,離不開全方位、立體化的司法保護。浦城縣檢察院在走訪中發現,部分農民對“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缺乏了解,難以享受由此帶來的紅利。今年3月,浦城縣檢察院在權限范圍內開展“地理標志”綜合司法保護工作,與縣農業農村局、工商聯等單位建立“浦城大米”特色產業保護領域行政執法與“四大檢察”協作機制。 該機制建立以來,縣檢察院聯合多個單位深入大米、薏米核心產區、糧食企業、稻種科技小院、科特派工作站等調研10多場次,摸排糧食知識產權保護公益訴訟線索5條,提供法律服務30多人次,助力區域地理標志農產品健康有序發展。 能動履職 守護鄉村文化遺產 仙霞古道,古稱江浦驛道、浙閩官道,自古是八閩北上中原的交通要道。仙霞古道深坑段位于盤亭鄉,屬浦城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僅存約1公里,系唐乾符5年開辟。 2023年12月,浦城縣檢察院在履行公益訴訟職能中發現,仙霞古道深坑段文物保護單位存在部分道路石塊脫落、古道路面破損、后期新建的涼亭破壞古道歷史風貌、周邊堆放大量木材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未得到合理有效的保護,遂向相關單位制發檢察建議,督促整改。 收到檢察建議后,相關單位高度重視,對古道石塊脫落問題予以覆土處理,更換古道路面破損的石塊;在不破壞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風貌前提下對古道涼亭進行提升改造,全面清理古道周邊堆放的木材,消除安全隱患。同時,在鄉鎮開展文物保護普法宣傳活動。 如今,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已成為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重要部分。為此,浦城縣檢察院常態化開展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針對忠信鎮上同古民居、閩北特色廊橋建筑陳源葉氏花廳、均溪紅軍烈士陵園等文化遺址存在管理漏洞、消防安全隱患、文物受損等問題,分別向相關責任單位制發檢察建議5份,促成健全管理制度,修繕受損文物4處,爭取到文保專項資金60多萬元。 長效幫扶 助力鄉村產業興旺 近日,走進富嶺鎮大水口村“鄉村振興車間”,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映入眼簾,工人們熟練又有序地進行雞腸加工,剖腸、燙腸、冷卻、包裝…………一袋袋雞腸等農產品“整裝待發”。 該車間以生產火鍋雞腸為主,生產線相關技術成熟,市場需求量大,現有銷售渠道暢通,前景一片光明。“鄉村振興車間”的建成讓輸血式幫扶成功轉變為造血式發展,構建起村民增收、村財增益、企業增效的雙贏多贏共贏格局,為鄉村可持續振興注入“新質生產力”。 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浦城縣檢察院三任檢察長十數年接續奮斗,繪就了今日鄉村振興的嶄新畫卷。自2012年起,該院深化檢察履職創新,通過黨建、法治、資金、生態、文化及產業等一系列務實舉措助力大水口村發展,在此建立了南平市首個“服務鄉村振興檢察實踐基地”,并聯合福建圣農發展(浦城)有限公司與該村簽訂“檢企合力助振興”行動方案、促成“鄉村振興車間”建立,不僅幫助村民解決就業問題,隨著車間產能的提高,還能相應增加村財政收入。 下一步,浦城縣檢察院將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繼續肩負起守護鄉村振興的重任,用檢察智慧和擔當,讓鄉村振興的每一步都充滿希望和力量。 (本報記者 湯仙念 通訊員 徐毅能 何章園)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