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好矛盾糾紛“休止符” ————三明市沙縣區高橋鎮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8月9日訊 “萬事和為貴,人和萬事興”,走進沙縣區高橋鎮綜治中心調解室,占據整面墻的大字出現在眼前。依托這句箴言,高橋鎮始終秉持“公平公正、情系百姓、依法調解、構建和諧”理念,堅持全面排查、搭建“一站式”平臺、深化依法治理,不斷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助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走深走實。 全面排查 矛盾糾紛早發現 “我發現了一起有民轉刑可能性的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希望你們能盡快組織調解。”今年春節前,高橋鎮綜治中心接到了高橋村網格員朱仕柳的調解申請。 原來,朱仕柳在日常排查走訪中發現,王某與李某同居多年,未婚育有一名的女兒。幾天前,王某發現李某與其他男性朋友存在曖昧關系,遂發生口角沖突,而后升級成兩個家庭之間的矛盾。朱仕柳調解未果后,第一時間向高橋鎮綜治中心求助。 收到調解申請后,高橋鎮綜治中心立即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調解。調解員耐心傾聽雙方訴說,找出雙方當事人產生矛盾的癥結所在,從兩人之間的信任、思想觀念和親情感情等方面入手,引導雙方當事人換位思考、相互包容,最終促使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并簽訂了調解協議,有效避免民轉刑的可能發生。 高橋鎮建立以鎮綜治中心為主體,派出所、司法所、鎮村調解員、網格員等力量參與的“1+N”聯動排查化解機制,及時高效發現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在此基礎上,該鎮全面落實每周民情分析會議制度,堅持網格員一天一排查、各村一周一上報、鄉鎮一月一研判的方式,緊盯全鎮易肇事肇禍人員、重點刑滿釋放人員、社區矯正對象等群體,及時疏導穩控,全力化解各類矛盾風險,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今年以來,有效化解矛盾糾紛83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搭建平臺 矛盾沖突“一鍵”消 “我是來告狀的,村委故意刁難我,不作為,我申請采伐的報告都交上去半個月了,還不給我蓋章,害我辦不了采伐證,再耽誤下去,我一整片山的林木等損失誰來負責。”2023年11月2日上午,高橋鎮綜治中心來了一位怒氣沖沖的“客人”。 經了解,楊某于2002年與高橋鎮某村簽訂一份林權轉讓合同。因楊某準備采伐的松木得了松材線蟲病,需要及時辦理采伐證采伐,村委會及村某小組以楊某需采伐的樹種、面積與轉讓合同約定內容不一致為由,拒絕出具同意采伐的證明,楊某遂向綜治中心尋求幫助。 眼見事情迫在眉睫,工作人員立刻聯系林業站、村委主干及山林權屬者村某小組組長到綜治中心參加調解會。調解會上,高橋司法所調解員摸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及矛盾根源,安撫楊某的同時積極釋法說理,并請他與村民小組重新簽訂補充條款。次日,雙方簽訂了協議并當場履行完畢。 就這樣,一起林權合同引發的糾紛經過“楓橋式”綜治中心和“一站式”矛調中心,在綜治、司法、林業等相關部門迅速聯動調處下得到圓滿解決。 2023年5月,辦公面積約300平方米、整合了各類調解資源的“楓橋式”綜治中心建成,綜治、信訪、司法等部門常駐,公安、林業、民政等部門輪駐,集矛盾多元調處、人民來訪接待、公共法律服務、網格化服務管理功能為一體,實現矛盾糾紛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務、一體化運行、一攬子解決。自運行以來,共接待來訪群眾35批126人次,提供法律咨詢67人次,提供法律援助38人次,調處可能引發民轉刑案件和群體性上訪事件的重點矛盾糾紛15起。 多元普法 矛盾預防走在前 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拒絕毒品,珍愛生命;認真矯正,重塑新生…………張貼在綜治中心庭院平安建設警示墻上的標語,配上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的簡筆畫,警示案例和法律條文潤物細無聲地進入了群眾心中。 “以前這個庭院地面坑坑洼洼,雜草叢生,很不好看,現在制作了警示墻,不僅美化了環境,而且墻上的內容有以圖說法的,有正面引導的,有警示教育的,一目了然,能學到不少知識。”村民陸某笑著說。 為推進農村法治文化建設,提升群眾守法、用法和防范不法侵害的意識,在2023年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過程中,高橋鎮投入6萬余元,在綜治中心庭院打造了平安建設警示墻。警示墻總面積約200平方米,用大而醒目的字體、艷麗的色彩、通俗易懂的漫畫配合朗朗上口的宣傳標語詳細解讀了電信詐騙、禁毒、社區矯正等多方面的知識。通過以“警示墻”為載體,讓“墻”說話,引導村民從“被動聽”變為“主動看”,提高了村民的法治觀念和防范水平,為進一步建設平安高橋營造了良好條件。 當下,依法治鎮進程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除了綜治中心平安警示墻之外,還建設了明洋山法治公園、禁毒文化長廊等,宣傳陣地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不僅如此,強化訴源治理,積極發揮鄉賢、法律明白人、駐村律師作用,組織法治教育培訓13次、舉辦普法宣傳活動104場次,讓群眾切實感受到“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 (本報見習記者 彭冬晴 通訊員 魏文)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