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好“組合拳” 化解“煩薪事” ————石獅法院繪就勞動爭議糾紛化解新“楓”景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8月15日訊 “這件事總算有個結果了,接下來可以安心處理父親的后事。”日前,石獅法院運用“工會+法院”模式,聯合寶蓋鎮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單位成功化解一起工傷死亡賠償金糾紛。 5月27日,石獅法院與石獅市總工會簽署《關于協同推進運用“一函兩書”制度保障勞動者權益工作的意見書》,建立“工會+法院”協作模式,定期開展聯席會議、會商研判、業務指導與培訓等,協同推進勞動領域矛盾糾紛化解。 “工會+法院”模式是石獅法院化解勞動爭議糾紛的“秘笈”之一。 石獅市作為中國市場經濟最早、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被譽為“亞洲的服裝批發市場”,擁有8大產業集群、1萬余家紡織服裝企業。近年來,勞動爭議糾紛呈現案件數量持續高位運行、類型多樣化、新業態勞動爭議不斷增多等趨勢。 如何高效化解勞動爭議糾紛,從而助力產業發展行穩致遠? 對此,石獅法院積極探索勞動糾紛實質化解新路徑,打造“全鏈條、一體化”糾紛化解模式,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該院密織多元“解紛網”,建立“庭所聯動”機制,聯合司法所、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共同化解轄區勞資糾紛;推行“法庭+部門+行業協會”聯動機制,吸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陽光太太等多方人員參與糾紛調處;與石獅市總工會、人社局建立職工法律維權一體化基地,提供普法教育、矛盾調處、勞動仲裁等“一站式”服務。 對于進入訴訟階段的勞資糾紛,該院實行調解前置程序,嚴格訴調對接工作運行流程,形成“調裁對接、繁簡分流、簡案快辦、繁案精審”的多層次解紛格局,引導矛盾糾紛向訴外有效分流、在訴內高效化解;成立勞動法庭,集中審理調解不成的勞動爭議案件,實現審有所專、調有所能、處有所成;開通勞動爭議司法維權快速通道,強化立案、審判等環節無縫對接,實現勞動爭議案件平均審理周期大幅縮短。 “我們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背井離鄉來石獅打工掙點養老錢,沒想到工資一拖再拖…………”俞某等30人受雇于廈門某公司,在石獅某小區從事保潔工作,后因廈門某公司與小區物業產生糾紛,雙方終止合作后卻未結清俞某等人的工資款86114元。 受理案件后,湖濱法庭立即啟動欠薪案件審判綠色通道,一方面指導工人讓同為原告且對用工過程較為熟悉的主管丁某協助被欠薪工人整理提交證據材料,明確訴訟請求;另一方面,向街道社區、司法所及勞動仲裁部門了解案件經過,并前往廈門某公司當面送達應訴材料,向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楊某確認欠薪事實。 次日,湖濱法庭組織雙方當事人核對欠薪數額、協商付款事宜,最終雙方簽訂調解協議。該案從立案到工人收到第一筆工資款,僅用時8天。 調審合一,讓勞資糾紛得以快速化解。那么,如何將“紙上權益”兌現為“真金白銀”?石獅法院通過執裁聯動、督促履行等方式,打通勞資糾紛案件辦理“最后一公里”,有效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該院與石獅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聯合簽訂《關于深化勞動仲裁案件執行聯動的若干規定》,搭建“勞動仲裁+法院執行”平臺,深化聯動預警、信息共享等機制。 同時,加強雙向聯動,建立“履行能力評估+執行通知前置+裁后執前雙督促”生效文書促履行工作機制,在仲裁裁決書嵌入執行通知,加強釋法和引導工作,將拒不履行的風險后果提前告知義務人,督促當事人自動履行。 一系列“組合拳”,為勞動爭議糾紛化解按下了“快進鍵”。今年以來,石獅法院共受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247件,審結211件,其中調解58件,撤訴53件,調撤率達52.60%。累計在仲裁裁決書嵌入執行通知書48份,通過加強釋法引導促使25件案件當事人自動履行生效文書所確認的付款義務,涉及金額101.29萬元。 (本報記者 林揚陽 通訊員 顏曉緣)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