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菌棒存在質量問題,造成重大損失。古田縣司法局鶴塘司法所成功調處這起涉農糾紛案———— 24小時速解菌農“煩心事”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8月21日訊 “謝謝您,沒想到這件事能這么快得到解決,讓我們徹底沒了后顧之憂。”近期,古田縣司法局鶴塘司法所通過“一橫一縱一專班”人民調解工作機制,24小時快速調處了一起跨縣域食用菌菌農生產矛盾糾紛案。 “問題菌棒”引賠償糾紛 6月12日下午,屏南縣高某等6名菌農到古田縣司法局鶴塘司法所申請調解。原來,高某等6人于2023年5月向鶴塘鎮一家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購買了價格近13.7萬元的菌棒,在后續菌菇培育過程中發現菌棒存在質量問題,造成重大損失。后來,高某等人就賠償問題多次與合作社負責人余某溝通,均未能協商一致。 針對該起涉農、涉企糾紛,鶴塘司法所第一時間組建工作專班,與鶴塘鎮農業部門、鶴塘市場監督管理所、古田縣農業執法大隊、縣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心及古田縣綜治中心等就案件調解中涉及的執法情況、證據材料、檢測鑒定、責任認定及訴訟問題等進行詳細溝通。 考慮到案件涉食用菌生產,司法所從鎮人民調解員庫中邀請了有食用菌生產經驗的調解員余根忠參與調解。 調解中,高某一方表示,余某曾提出愿意今年重做13.7萬元菌棒用于賠償,但未履行。因此,高某一方現希望合作社按生產成本賠償其損失22.6萬元。而余某則表示已于去年對該批次菌棒重新進行“高壓滅菌”補救,并承擔了相應費用,現只愿意補償高某一方7萬元損失,若高某一方有檢測報告或其他證據則可以協商多賠。這一表態讓調解一度陷入僵局。 “麥皮”成為調解突破口 在和菌農的深入交談中,調解員了解到,合作社提供給菌農兩種不同單價的“麥皮”作為添加原料。后續菌菇生產中,菌農發現其中一種“麥皮”的菌棒有問題、另一種沒有問題,但目前寧德并無檢測機構可對現存“問題菌棒”予以鑒定。 得知這一信息后,調解員察覺兩種單價的“麥皮”涉及不同品牌。通過網絡查詢,調解員發現有問題“麥皮”的生產公司今年在我省其他縣也有一起同樣涉及食用菌生產的糾紛訴訟案件,另一種則沒有查詢到相關訴訟案件。考慮到食用菌生產過程涉及技術環節多,“麥皮”并非決定性的生產原料,調解員無法肯定菌棒出現問題的具體原因。 隨后,調解員采取“背靠背”調解的方式將雙方分開調解。余某在得知有可能是“麥皮”導致菌棒出現問題且糾紛時間可能拖長后,表示愿意在7萬元基礎上增加補償金額。在與高某等菌農調解中,調解員告知其訴訟成本費用高、無法提供“檢測報告”及時間成本等因素,高某一方也愿意后退一步。 調解員趁熱打鐵,讓雙方碰頭協商,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合作社補償高某等6人共計13.7萬元,協議當場履行完成。至此,該糾紛在24小時內圓滿解決。 (本報記者 王淇鋒 通訊員 楊輝 張冰玲)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