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陸善治“網格” 共享幸福“滿格” ————綜治力量同頻共振推動“寧德之治”邁向新期待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8月22日訊 2023年春節剛過,一名外省籍務工人員張某在寧德市七星海域捕撈作業中突發意外。由于與雇主就賠償金額沒能達成一致,張某家屬第一時間找到綜治中心尋求幫助。在充分了解雙方訴求,厘清爭議焦點后,調解員認真分析責任,耐心釋法說理,引導雙方在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協商解決糾紛。經多輪調解,雙方最終達成一致,簽訂賠償協議。 “沒想到這么復雜的糾紛,這么快就能順利化解。心里的疙瘩解開了,我們也能安心回家了。”談起這次調解經歷,張某家屬連連稱贊。 這是寧德市依托綜治中心,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寧德市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四下基層”發源地和率先實踐地優勢,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契機,全面加強資源力量整合、體制機制重塑、服務保障下傾,通過建設數字化綜治中心,規范網格化服務管理,打造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平臺,有效提升精細化治理能力,為更高水平平安寧德建設構筑堅實底座。 海陸共治———— 讓“浮城”變“社區” 盛夏時節,在霞浦縣溪南鎮西安碼頭,抬頭望去,海面上漁排成片,塑膠浮球隨波蕩漾,勾勒出“深藍牧場”的阡陌縱橫。 寧德環山抱海,海岸線長度1046公里,居全省各設區市之首,可供作業的海域面積是境內陸地面積的3.3倍。高峰時期,全市從事海上養殖及關聯產業人員有近60萬人,爭搶養殖海域、船只意外碰撞、拖欠漁民工資等矛盾糾紛易發多發。 如何維護海域的平安和諧? 寧德市審時度勢,積極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針對海域面積大、海岸線長特點,在15個海上社區高標準建設“海上綜治中心”,將全市海域劃分為186個海上網格,實現海陸一體協同治理。 在霞浦七星海域,20多平方米的“海上綜治中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海上綜治中心不僅有專人值班、法學會會員“坐診”,還設有法律咨詢、信訪接待、受理登記等窗口,負責平安建設、信訪維穩、治安防控、矛盾化解、綜合執法、便民服務、應急處置等工作。 圍繞海上綜治中心,海上楓橋便民服務中心、海上警務室、七星訴非聯動工作站、海洋生態檢察工作室、海上信訪評理室、法學會海上工作室等6類載體匯聚于此;黨員、法官、檢察干警、民警、網格員等“N種”社會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形成“1+6+N”法治服務矩陣,為海上社區治理構筑了堅實保障。 將“海上浮城”變為“海上社區”,寧德的探索沒有止步于此。 依托“智慧海洋平臺”,霞浦、福鼎等沿海地區加強對海上網格內“人、船、排、事”的全要素管理,實現底數清、情況明、范圍準,為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提供數字化保障。以霞浦縣溪南鎮為代表的“海上楓橋”經驗榮獲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蕉城區三都澳成功打造全國首個5G海域網絡樣板區,50公里海域實現5G全覆蓋,并組建“無人機空中巡邏隊”,為海上治理提供智能化支撐。 福安市下白石鎮設立“一中心七站點”以及“連家船民評理室”等載體,精準服務海上群眾生產生活。 穿針引線———— 推進“一張網”建設 “你家的毛竹長到我家地里,我就砍了,你想怎么樣” “你砍了我家的竹林,就要賠我錢”………… 近日,壽寧縣芹洋鄉綜治中心成功化解了一起因毛竹生長越界引發的矛盾糾紛。 原來,村民吳某與王某在相鄰土地上種植毛竹,由于吳某林地內毛竹生長旺盛,認為林地被侵占的王某遂私自砍伐了吳某越界的毛竹林,致使雙方之間矛盾激化。 網格員巡查得知后,立即將情況上報芹洋鄉綜治中心。中心隨即整合民警、網格員等調解力量深入實地調查,耐心釋法說理,最終高效化解了這一矛盾糾紛。 這是寧德市建立建強綜治中心,為基層治理靶向賦能的一幕縮影。 基層治理,機杼萬端,枝葉關情。如何找準“問題眼”,用活“穿針法”,是提升精細化治理和服務水平的關鍵。?為此,寧德市以“四下基層”為總抓手,堅持問題導向、調研開路、高位推動,于2023年10月研究制定《寧德市各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工作納入平安建設考評重要內容。同時,寧德市委政法委持續深化全市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著力構建“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用“一中心、一張網”讓基層治理 “精進提質”。 致廣大而盡精微。目前寧德已形成網格17983個,擇優招聘專兼職網格員21116名,實現了四級綜治中心的數據共享和網格事件閉環處理,“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的高效基層治理新格局已見雛形。 作為壽寧縣鰲陽鎮大同社區第二網格的網格員,江升美對該項工作就有很深認識。 江升美負責的網格共有127棟房屋160 戶居民。為認真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她每天都奔走在網格片區內,詳細記錄網格內居民的家庭情況和民意訴求,時刻為居民排憂解難。 頂層設計的高位擘畫和社會治理的中心下移,不僅疏通了基層治理的“循環脈絡”,更構建起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如今,網格員的身影活躍在寧德大街小巷、田間地里,通過系統、精準、高效的綜治中心和網格化治理體系,他們將群眾的急難愁盼解決在家門口,真正做到了‘民有呼,我立行’。”寧德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說。 數字賦能———— 讓“治理”變“智理” 打開手機微信,點開“數字屏南”小程序,就可以進入屏南縣社區網格化服務頁面,在這里,群眾可以提交問題或查看事件辦理進度,“鄰里糾紛”“路邊燒烤店油煙亂排”“街上井蓋缺失”…………無論大事小事,都有人第一時間處理。 而在周寧泗橋,群眾通過小程序,可隨時以圖文、語音形式,向平臺反映矛盾糾紛和問題訴求。平臺根據具體情況分解到各村、各網格處理,網格長和網格員全天候“上網在線”,對網格內信息動態進行專職管理。 寧德,正以開放的姿態、創新的精神,積極探索數字技術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徑。 “‘四下基層’根植人民又造福人民。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必須以更優的治理措施解決好老百姓關心關注關切的問題。”寧德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說,在全面深化綜治中心的規范化建設中,寧德市積極融入數字福建建設發展大局,依托綜治中心平臺,為基層治理添“智”提“質”。 以“數字屏南”為例,該平臺通過構建“點、線、面”的網格體系,創新線上線下、社區群眾、職能部門“三聯動”基層網格化服務模式,由群眾“點單”、平臺“接單”、部門“辦單”、社區共同“評單”的方式,對網格內各項事務進行統籌處理,切實管好居民“急難愁盼”的“大小事”,促使基層治理更有廣度和力度,讓社區服務更有溫度。 “智理”陣地也需回歸線下構建。在古田,綜治中心通過集成綜合受理、信訪接待、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等十項服務功能,實現了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多維度預警”。同時,該縣創造性地將縣域特色工作品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融入綜治中心建設,讓生活工作在古田的群眾心更安、心更暖、心更近。 柘榮縣將法治服務、平安建設、便民服務等資源,構筑以綜治中心為支撐,一體化管理的平安建設工作平臺,實現多元共治。 隨著一個個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綜治中心“品牌工程”落地閩東,一幅高質量發展的平安寧德畫卷已然展開。2023年6月以來,全市已累計化解矛盾糾紛近14000件;積極發動黨員領導干部參與網格工作,累計幫助群眾解決疑難問題8000余件,綜治力量同頻共振正推動“寧德之治”邁向新期待。 (本報記者 龔麗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