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之夜,霞浦縣三沙光影小鎮觀光棧道上,游客不時拿起手機相機,將眼前的海天一色定格在美好的瞬間……這幅良辰美景的背后,有著霞浦縣公安局全體民警、輔警的默默付出和辛勤努力。 5年來,霞浦縣公安局牢牢把握“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總要求,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為驅動,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 霞浦縣公安局建成全市首個“一站式”警務綜合服務窗口、政務服務中心公安分中心 賡續忠誠血脈 強化鑄魂育警 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個派出所就是一座燈塔,一名黨員就是一個標兵。 今年“七一”前夕,霞浦縣公安局黨委班子專程到縣“四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學習實踐基地和閩東紅軍獨立團成立舊址參觀學習,感悟初心使命。 對黨忠誠,是公安隊伍最鮮亮的政治底色;政治建警,是公安事業發展的鑄魂工程。該局創新打造政治課堂、文化講堂、鐵紀學堂,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公安英模精神,夯實了全警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忠誠使命的思想根基,實現隊伍能力大提升、作風新轉變、工作高質量。 歲月寫滿忠誠,見證不凡歷程。5年來,霞浦公安隊伍涌現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集體”出入境管理大隊、“全國公安機關疫情防控工作成績突出個人”翁清蕊、全省“楓橋式公安派出所”三沙派出所、“全省優秀人民警察”陳文等一批先進典型。 踐行使命擔當 書寫“平安答卷” 現行命案破案率100%,打掉涉黑惡組織3個、集團7個,摧毀詐騙犯罪團伙60個,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3000萬元……一組組標注平安指數的成績單,體現著霞浦縣公安局民警、輔警的擔當。 1996年7月的一天晚上,在霞浦縣沙江鎮某村莊,蘇某龍因瑣事積怨,伙同他人將蘇某福打傷致死。案發后,蘇某龍倉皇出逃,不知所終。20多年來,案件相關物證多次送檢,線索無數次梳理比對,辦案民警換了一批又一批,對蘇某龍的追捕卻從未停歇。2023年10月,霞浦縣公安局再次對該起命案積案線索進行系統梳理,經縝密偵查和深度研判,成功將犯罪嫌疑人蘇某龍抓獲。這起27年前的命案終于告破。 5年來,霞浦縣公安局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犯罪行為,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重拳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突出違法犯罪,使犯罪高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同時,堅持打防并舉,建成街面警務站2個、治安綜合崗亭2個、警務網格76個,吸納轄區網格員、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4000多人下沉社區村居協助開展警務工作,調處各類矛盾糾紛9200多起。 在此基礎上,霞浦縣公安局以“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為依托,強化“1、3、5分鐘”快速反應機制,打造形成“圈層查控、單元防控、要素管控、全域智控”的一體化密防快反警務模式,街面路面侵財類警情、傷害類警情逐年下降,破案數逐年提升。 堅持人民至上 深化改革創新 “以前身份證和駕駛證一起丟了,要先去補辦身份證,再去交警窗口補駕駛證,如今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省時又省力。”群眾的由衷贊嘆,折射出霞浦縣公安局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成效。 2022年5月,全市首個“一站式”警務綜合服務窗口在霞浦縣公安局三沙派出所揭牌并投入使用。當天,張先生作為第一個在該窗口同時辦理戶籍和交管業務的市民,在感受便捷的同時豎起了大拇指。 以人民滿意為尺,向人民滿意而行。5年來,霞浦縣公安局堅持民意導向,聚焦“放管服”改革目標,將治安、交管、出入境管理等199項行政許可公共服務業務予以整合,建成全市首個“一站式”警務綜合服務窗口、政務服務中心公安分中心,辦理相關業務12萬多筆,服務辦事群眾30多萬人次,辦理環節壓縮率達67%,辦理時間平均縮短50%以上,群眾滿意率達99.9%。 2023年3月,陳某在步行途中被一輛無號牌二輪摩托車碰撞受傷。由于肇事方無民事賠償能力且又因其他案件被羈押于監所,高額的醫療費用令陳某難以承擔。了解情況后,霞浦縣公安局為陳某爭取到醫療費用保險救助金1萬元,極大緩解了陳某的經濟負擔。而如此“紅利”,得益于該局推出的“社會治理+保險”機制。 2020年,霞浦縣公安局聚焦民生需求熱點和社會治理關注重點,針對受害人人身傷亡未能及時救治、人民群眾財產損失未能及時挽回、因交通事故導致人身傷亡責任人無力賠償等多種情形,為全縣56萬群眾購買總保額150萬元的社會治安綜合保險,進一步拓寬群眾人身損害、財產損失的救助途徑,為群眾平安幸福生活提供一份“再保障”。 5年來,霞浦縣公安局通過“社會治理+保險”機制共救助群眾691人次,累計兌現救助資金451萬余元,有效化解各類信訪積案40起。該機制成功入選第六屆社會治理創新博鰲論壇第二批案例,獲評“2020平安創建優秀獎”。 (本報記者 龔麗雯 通訊員 吳凱)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