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零”跑 生態“碳”路 ————順昌縣公安局全力加強生態領域綜合治理 日前,我省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名單公示,順昌縣成功入選,這背后,離不開藏藍力量的護航助力。近年來,順昌縣公安局以“雙碳”目標為引領,完善“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深化“林長+河湖長+警長”機制,推出生態警務護航“零碳順昌”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全面加強生態領域綜合治理,筑牢順昌生態保護屏障。今年以來,全縣生態類警情數同比下降12.5%。 “生態警長”守護綠水青山 今年3月,順昌縣洋口鎮在轄區林區內摸排到一處1000余平方米的違章搭蓋建筑,因擅自更改了土地用途,對林區生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順昌縣公安局生態警長跟隨順昌縣生態聯合執法中心及時介入,走訪調查確定當事人員,耐心溝通做好法律解釋,動員配合執法,有序拆除了建筑,推動林地復耕復綠。 森林是“三庫+碳庫”。為了守護全縣251畝林地“碳庫”,順昌縣公安局堅持深化生態領域改革,以“林長+河湖長+警長”機制為牽引,選派“生態警長”入駐順昌縣生態聯合執法中心,推動組建“1+N”生態執法機動隊伍和公檢法司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服務團”,合署辦公、統一指揮、統一行政、統一管理、聯合執法,推動縣域生態執法力量職能整合,實現刑事提前介入,問題源頭化解。 為了強化基層生態治理,順昌縣公安局還積極打造“一站三驛七點”,即生態警務站1處、生態驛站3處、生態執勤點7處,并協調配置“生態警長”45名,“生態義警”“大圣義警”等群防群治人員700余名。既構筑起全位覆蓋的“生態哨卡”,又充實了同向發力的“護碳聯盟”。 今年以來,生態警長帶領“生態聯盟”開展生態領域聯合執法80余次,累計清理非法養殖基地200余畝,收繳違規捕魚地籠與非法漁具120件,生態執法成效顯著。 “生態數智+”為“碳”助力 喬木遮蔭,河道清涼。夏日的午后,順昌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民警如往常前往生態林區、江邊湖畔巡護,每當靠經現場路段,都會響起一陣播音:“您已進入生態管護區域,請遵守生態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全縣生態林場、野生動物棲息地、河道沙地等重點區域的路口處,都安裝了無感式測距報警,提示經停人員自覺保護森林河湖生態資源,并在公安后臺‘云端’做好出入登記備案。”順昌縣公安局政委饒長盛介紹。 深化科技賦能,順昌縣公安局主動打造“生態數智+”賦能模式,推動“生態”“情報”“合成”“基管”“監督”等多中心串并聯動,強化全時響應、精準研判的“生態數智+終端”;整合全縣生態管護資源,生態警務平臺接入生態巡查、智巡飛控、水質監測等平臺,強化部門協同、共享共建的“生態數智+云端”;匯聚9460路生態點位視頻監控,打造“釘圖”科技助手賦能“一圖定位”,強化先行感知、職能預警的“生態數智+前端”,因地制宜加快形成新質公安戰斗力。 今年以來,生態警務平臺共開展視頻巡查200余次,統籌無人機空巡60余次,預警30余次,發現并整改涉險公共區域隱患130余處。 “刑事+修復”賦能固碳平衡 “我愿意購買碳匯作為獵捕野生動物的補償。”2023年8月,順昌縣公安局摸排到一條非法狩獵線索,經森林、治安部門初步走訪,犯罪嫌疑人雷某主動投案并承諾生態修復事宜。經調查,該案件事實清楚、證據齊全,符合刑事簡案快辦程序,48小時內便完成全流程訴訟程序。 野生動物、大徑林材、杉木種源…………圍繞轄區生態領域重點難點,順昌縣公安局組織森林、治安、經偵、法制等部門,組建打擊生態環境犯罪偵查隊,聯合檢察院、法院建立刑事、行政簡案雙快辦模式,以補種復綠、認購碳匯為抓手,推進涉生態領域案件快偵快破,生態修復同步進行。 “打擊涉生態領域違法犯罪只是工作的一方面,維護生態和諧發展、固碳收支平衡才是我們的護航目標。”據順昌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大隊長李安盛介紹,近三年來,全縣共破獲涉生態領域違法犯罪7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7名,涉案金額600余萬元,已引導45名被告人認購碳匯量價值共116萬元,有效推動碳匯變現、平衡生態損失。 (本報記者 周新 通訊員 黃伯任)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