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9月6日訊 近日,不少家長向廈門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中心反映,自己收到了來自家校聯系群里發來的“繳費”信息,還有不少“家長”立即繳費了,那么,具體情況到底是怎樣呢? 8月28日,周女士看到剛剛組建的班級家校聯系微信群里發布了一條信息。周女士一看,是女兒“班主任”發來的,大致內容是:“各位家長:為了預訂本學期實際用書本數,作業本數,要落實準確人數,需要預交本學期資料費用198.5元,請各位家長在群里面發紅包備注好自己孩子的名字,多謝配合?!碑敃r,“班主任”還不斷在群內催促收到信息的家長及時回復,并盡快繳費。 周女士見發信息的微信頭像和昵稱與女兒班主任都是一樣的,且已經有不少家長回復“收到”,還有一名“家長”發了微信紅包。見狀,周女士也就沒過多核實,也趕緊在群內發送了微信紅包。不料,周女士剛發完紅包,就被剛發了紅包的“家長”給領取了。更讓她想不到的是,領取了紅包后,這名“家長”和“班主任”同時退群了。意識到不對勁后,周女士趕緊與班主任核實,才確認自己和另外三名家長都是被假老師和假家長騙了。 “周女士遭遇的是冒充班主任以‘資料費’為由的新騙局?!睋B門警方分析,此類案件及舉報中,騙子都是冒用真實老師的微信或QQ頭像重新注冊一個新的賬號潛入家校聯系群,伺機實施詐騙。為了獲取到家長的注意力和信任,假老師發送繳費信息之后,立馬有“家長”在群內回復“收到”,在不少家長也緊跟著回復后,假家長便開始發紅包。此類騙術中,假老師口中的“資料費”或“培訓費”往往金額都不大,部分家長便放松了警惕,第一時間按要求“繳費”。 警方提醒廣大市民,收到此類轉賬匯款信息時,務必第一時間通過電話、當面等形式與校方或其他學生家長進行核實。此外,校方和家長也要負起群管理的責任和義務,切實對入群人員及群成員進行有效管理,一旦發現群內有詐騙或其他違法行為,第一時間通過正規渠道發布澄清信息,避免家長上當受騙。 (記者 葉蔚蓉 通訊員 洪恒亮)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