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多嫵媚 綠水繞人間 ————松溪縣公安局積極探索聯勤共治生態警務運行新模式 百里松蔭碧長溪,“蔗”甜茶香鄉村美。 松溪縣林地面積121.91萬畝,森林覆蓋率75.67%,水質標準達標率100%,空氣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林木蓄積量687.84萬立方米,素有“綠色金庫”的美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為保護這塊生態屏障,松溪縣公安局積極探索聯勤共治生態警務運行新模式,逐步做強做優“山林型”生態警務,重新構建生態綜合保護治理新格局。 聯勤共治 構建綠色“保護盾” “這里山高林密,大家一定要注意腳下安全,多觀察周圍情況。”近日,環白馬山生態警務聯勤工作站生態警長李平一大早就帶領生態巡護隊隊員,在白馬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巡查工作。從警30多年,哪條路好走、哪里需要避讓,他早已了然于胸。 這樣的生態巡護隊隊員,在松溪縣共有500多名。他們奔赴在各河道、山林、村居間,共同守護綠水青山。“根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生態區域分布,確定10個生態保護重點部位。打造‘機制+站點’深度融合的生態警務聯勤工作站,并依托派出所、林業站在每個鄉鎮組建一支由‘生態民警+行政執法人員+護林員’組成的‘1+1+N’生態巡護隊伍,納入各派出所統一管理,與‘湛盧義警’等隊伍形成網格化聯動體系,從而使我們小縣城的有限警力高效開展生態警務工作。”松溪縣公安局森警大隊大隊長劉希健介紹。 目前,松溪縣共組建生態巡護隊伍10支,建立10個生態巡護隊伍微信工作群,實現對全縣112個村(居)、121萬畝林地全覆蓋、無死角巡護。 松溪縣公安局著力推進“數字化生態警務”建設,依托縣公安局主戰主防運行中心,建成一個生態警務智慧指揮室,全面聯入全縣道路視頻,逐步匯聚各生態職能部門基礎數據和視頻資源。針對林區面大、盲區多、地理環境復雜等實際情況,今年6月,組建“湛盧無人機戰隊”,并聯合林業、電力等部門以環白馬山生態警務聯勤工作站為試點建設無人機站,推進完善“人員巡邏+視頻巡防+空中巡查”的立體防控格局,不斷提升生態綜合保護治理能力水平。 目前,該局已與縣林業、電力部門合作,將兩個部門32架無人機、95條航線以及110臺野外紅外相機等納入生態警務指揮平臺,擴大林區視頻巡查、無人機巡控覆蓋面。下一步將向其他生態職能部門輻射,擴大數字化生態警務共建共享“朋友圈”,從而實現科技賦能,提升生態警務打防戰力。 嚴防狠打 守護綠色“生態線” 今年4月,根據巡查線索,生態違法犯罪打擊隊成功破獲一起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案件。經查,犯罪嫌疑人伊某某在網上購買了16副鋼絲索套和報警器放置在山林內,先后非法獵捕黃麂等野生動物6只,并在社交平臺上交易。 這是松溪縣公安局打擊生態環境犯罪偵查隊打擊涉生態違法犯罪的一個案例。“目前,松溪全縣設置生態警長11名、生態民警17名,掛鉤112個村居和10個生態重點保護區域。”劉希健介紹說,該局已組建由森林、治安、經偵、派出所等警種17名警力組成的打擊生態環境犯罪偵查隊,作為開展生態警務、打擊生態領域違法犯罪活動的主戰力量,融入縣公安局主戰主防體系。 此外,該局深化“林長+警長”工作機制,通過與縣林業局多次商討,目前已建立起“聯合調度、聯享資源、聯合管控、聯合執法、聯合宣教”的“五聯”工作協作機制。推進森林警察大隊與林業行政執法大隊勤務深度融合,按照“五聯”機制開展轄區常態化生態環境監管,實現生態執法力量的最大化整合。 2023年以來,松溪縣公安局與林業部門聯合開展“昆侖”“清風”“松疫木聯合執法”等專項執法活動38次,共偵辦涉林刑事案件22起,抓獲犯罪分子23人,協助林業部門辦理林業行政案件60多起。 宣教并舉 畫好共護“同心圓” 近日,在河東鄉大布民俗村,一幅秀美靈動的鄉村畫卷躍然山水之間,美麗的景色吸引許多游客前來觀光游玩。“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在大布村生態多樣性展示館內,民警向前來參觀的游客開展生態資源保護宣傳。 為增強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共繪松溪秀美畫卷,松溪縣公安局與縣融媒體合作并開設“湛盧警事”欄目作為重要宣傳陣地,持續組織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防火等普法宣傳,發動群眾參與到生態保護中來。 今年3月15日,松溪縣“警察林”正式揭牌啟動。該林位于松溪火車站附近,面積69.4畝,旨在建設成各級領導、鄉賢增綠林,公安民警義務植樹和榮譽林,以及涉案珍稀植物遷植和生態修復補植、涉林案件現場勘查培訓、生態普法宣傳教育等“三大基地”。同時,推動“警察林”融入火車站周邊郊區休閑健身場所,規劃步行道和各功能區,達到生態警務成效與休閑健身相融合,提高宣傳教育實效。 青山多嫵媚,綠水繞人間。接下來,松溪縣公安局將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升生態違法犯罪打擊和警民協同治理能力,在探索基層生態保護治理體系上走出新路、開創新篇。 (本報記者 湯仙念 通訊員 伊艷麗)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