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9月12日訊 浩蕩賽江,出白馬門入三沙灣,被譽為“閩東黃金水道”,沿岸港口興旺發達、商貿云集,曾出現“十里長街不打傘”盛況。順著江流一路南下,至近海處,福安市人民法院賽岐法庭便靜靜矗立于此。 自1951年成立以來,這座小小法庭以法律之名守護著一方公平正義,一代代法院人躬耕法陌,在賽江之畔打下依法治國歷程中最鮮活的印記。法庭榮獲“全國法院先進集體”“人民滿意政法單位”、全省“十佳法庭”、福建法院第一批“最美法庭”等稱號,榮立集體一等功。 賽岐法庭在福安市象環村開展巡回審判 把法庭搬到農民家 提起在賽岐法庭工作的那段日子,如今已升任福安市人民法院副院長的王林清仍記憶猶新。 2001年,風華正茂的王林清剛剛結束在穆陽法庭的駐扎工作,就前往任務最為繁重的賽岐法庭。“當時,這里是閩東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窗口。經濟的繁榮和人口的興盛,使得大量案件涌入法庭,賽岐法庭年均審理案件達到1000余件,成為全市案件體量最大的派出機構。”王林清回憶道。 面對案多人少的現實,法庭如何進一步滿足群眾對司法日益增長的需求和期待?王林清與同事立足“家門口的法院”這一角色定位,傳承“馬錫五審判方式”,打出“就地辦案”和“巡回開庭”兩張牌。 “把法庭搬到農民家,讓法官變‘坐堂審案’為‘上門辦案’,看似耗費的時間精力更多了,但每一次就地辦案都是一次現場普法,通過身臨其境的法治教育,大大提高百姓的法治觀念,更有利于維護農村的安定穩定。”王林清解釋。 2002年7月,王林清在甘棠鎮東門村開庭辦理一起遺贈撫養糾紛案。原告鄭老漢與被告陳某、阮某夫婦于1996年簽訂遺贈撫養協議,雙方約定兩被告自愿承擔原告生養死葬義務;原告百年之后將其名下兩座13間房屋全部遺贈給被告營業使用。然而,生活中的種種瑣事,讓雙方屢次生出口角。積怨加深后,鄭老漢生出解除遺贈撫養協議的念頭。 鄭老漢曾當過土改干部、貧協主席,是村里的頭面人物。聽說法官要到他家中開庭,鄰里鄉親對此都很關注。當天,村民們帶椅拖凳擠滿了廳堂,連屋邊的巷道里、土墻上,也黑壓壓的人頭一片,到場的群眾達三四百人。王林清見此,把現場當做法治講堂,根據雙方陳述、證人證詞與法庭調查的材料,一一展開釋法說理,最終判決雙方解除遺贈撫養協議,原告返還陳某、阮某夫婦數年供養費用。 這樣的就地辦案,讓村民耳濡目染,把自己看到聽到的案例,當作明辨是非的一把尺子。大伙逐漸地相信法律,運用法律來解決身邊發生的諸多矛盾,吵架斗毆的事少了,鄰里之間也更加和諧了。 把群眾利益放心上 180多位普通農民與知名跨國公司對簿公堂,是泥腿子維權成功,還是化工界大佬搶回“面子”?在這起涉及面廣、金額大的案件中,曾在賽岐法庭扎根9年的林勁松法官,用2年時間為農民維權,以真誠、擔當、睿智,取得讓當事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2013年正月,福安187戶太子參種植戶在使用某知名跨國公司除草劑后,發現太子參生長異常。經詢問該公司代理,參農得到“需繼續用藥”的答復。然而,在聽信該言之后,參農種下的太子參出現成片枯死。此時,眾人方知受騙,將該公司告上法庭。 受理該案后,由于原、被告雙方在賠償數額上僵持不下,承辦法官林勁松經過2次開庭審理、3次實地考察、組織雙方6次到庭調解,引導農民理性維權,并加強對被告公司釋法析理,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兩年糾紛一朝化解,這是林勁松堅守公平正義底線的一個縮影,也是賽岐法庭全體法官回應社會需求,融入社會治理的一次創新實踐。而回憶大伙年輕時的模樣,林勁松用“勇于開拓、銳意創新;克盡厥職、枵腹從公”16個字總結。 清官難斷家務事,林勁松等人卻偏在“家務事”上下功夫。在受理離婚案件時,他對部分首次提出離婚的案件給予6個月磨合考察期,給當事人創造破鏡重圓機會。其間,有三分之二的離婚案件不再起訴,深受廣大群眾好評。 案件辦得多,牽掛也多。針對已生效的法律文書當事人是否履行,林勁松又創新回訪機制,對已辦結案件進行回訪跟蹤,直至將調解協議和判決落實到位…… 9年來,林勁松辦結各類案件1753起,一半以上的案件以調撤結案。他也因專業的審判能力和扎實的群眾基礎,被百姓稱作“小鎮大法官”。 把為民之路走寬走實 時間來到2018年。隨著不銹鋼新材料產業在福安的強勢崛起,灣塢半島不銹鋼產業園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基地。產業集群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而如何服務好“金娃娃”,推動涉企案件高效化解,以法治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則是王少金等新一代法院人必須思考的課題。 2018年9月13日,經過實地調研與摸索,賽岐法庭以“無縫對接、精準服務”為立足點,采用主動“走出去”的方式,成立駐青拓集團法官工作室。自此,王少金成了駐扎在這里的一名企業“法律顧問”和2.3萬余名員工的“法律管家”。從開展定向聯系、法治共建,引導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管理,到強化溝通交流、解決糾紛,精準服務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王少金為企業發展提供法律服務和有利的司法保障。 一年后,王少金又帶領團隊以青拓法官工作室和福安經濟開發區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勞動巡回法庭為依托,推出“速裁八小時”工作機制,結合司法資源與社會調解資源,實現從法庭接收當事人申請材料至當事人收到結案裁判文書,整個流程不超過八個小時。 數據顯示,5年多來,賽岐法庭適用“速裁八小時”工作機制為青拓集團化解矛盾糾紛991起,司法確認809件,該機制作為寧德市營商辦2021年第二批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典型經驗做法在寧德全市推廣。 穿過歲月長河,一代代法院人堅守的法治初心,把司法為民之路越走越寬:創新“公法訴調聯動”,推動矛盾糾紛調解從民事協議到司法確認的轉變,讓糾紛當事人吃下“定心丸”;成立三江社區法官工作室,以“黨群服務中心、法官工作室、民情懇談小苑、鄰里連心樹”為抓手,穩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建立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為勞動爭議提供預、調、裁、審一條龍服務,打造產業園區善治樣板……一份份改革利民的舉措,擦亮了“全國法院先進集體”的榮光。 (本報記者 龔麗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