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林相伴 同林共生 ————武平縣人民法院持續探索生態融合司法保護新路徑 作為開啟了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先聲,武平林改用機制創新持續作答“山要怎么分”“樹要怎么砍”“錢從哪里來”“單戶怎么辦”“產業怎么興”“林要怎么管”等林改“六問”,推動林業發展不斷激發新動能。 為緊扣“水秀林美村莊凈、人和業興思想新”鄉村振興主線,近年來,武平縣人民法院綜合發揮生態司法職能作用,注重延伸司法服務,著力構建社區(村)民安、林區長安、景區平安的“三安”格局。 以法治之力提升“生態顏值”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今年以來,武平法院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審判職能作用,堅持預防性、恢復性司法理念,發布《武平縣生態法治地圖調研報告》,探索“網格化+一體化+專業化”涉林糾紛化解新途徑。2020年到2023年涉林糾紛下降71.42%,為武平縣“生態顏值”提升、城鄉人居環境改善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這樣的成績離不開武平法院法官一次又一次深入林區、走近林農,為群眾答疑解惑。 “這里都是靈芝,非常容易踩到。”走進捷文村千畝靈芝基地,基地負責人不斷提醒著。茂密的森林中,遍地是剛冒出“鹿角”般的靈芝。 “今年的靈芝產量怎么樣?遇到什么法律問題嗎?”8月初,武平法院干警實地查看當地靈芝種植、采摘情況,面對面解答林農關于靈芝產、供、銷及售后服務的法律疑惑。 “法官這次來幫忙解答了很多問題,以后遇到相關法律問題,我們也知道該怎么處理了。”產業基地負責人握著法官的手連連感謝。 今年上半年,除靈芝種植基地外,武平法院還依托林區法官工作室、林下經濟司法服務點,深入了解金線蓮、鐵皮石斛等林下經濟示范基地情況,對接各林業站點,為構建林業經營新機制、壯大林業特色產業提供精準的司法服務,為林農增收保駕護航。 讓生態破壞者成為修復者 如何筑牢林區安全防線?如何讓生態破壞者成為環境修復者?武平法院緊扣打造林改“武平經驗”升級版,落實和細化《關于為拓展提升林改“武平經驗”進一步深化林業綜合改革發展做好司法服務保障的措施》,助力山更綠、水更清。 說起幾年前審理的一起濫伐林木案,武平法院法官仍印象深刻。 2020年8月,林某在未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砍伐林木折立木蓄積約121.7143立方米,并將已造材的原木枝椏材運至省外出售。 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林某充分認識到其犯罪行為對森林生態系統造成的損害,簽訂《生態修復承諾書》,將補植復綠保證金和碳匯損失補償金繳納至武平縣林業局指定賬戶中。 同年5月30日,武平法院首次適用“森林碳匯補償+生態修復補償”機制公開宣判該起濫伐林木案。林某具有自首情節且認罪認罰,并自愿繳納補植復綠保證金和認繳森林碳匯損失補償金1萬元,獲從寬處理,以濫伐林木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5個月、緩刑2年,并處罰金4.5萬元。 該案是武平法院探索“生態司法+碳匯”工作機制的又一司法實踐。此外,武平法院加強與河長辦、林長辦等單位協作聯動,依法快審快裁涉林行政非訴審查案件,拓寬林農法治夜校職能,持續開展“我為林農上堂課”活動,為保護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創新涉旅糾紛快速反應機制 與林相伴,同林共生。武平全縣森林覆蓋率79.7%,也擁有悠久的客家古鎮文化底蘊。 今年以來,武平法院緊扣加快全域旅游建設部署,完善景區糾紛快速反應調處機制,協同提高城市“舒適溫暖度”。結合林長制、河長制等機制落實,開展巡山護林、巡河護水活動8場次;加強武平紅色遺址和古民居保護、傳承、利用等司法保護舉措,前往圍龍屋、百家大院等古民居走訪調研,解答保護、修繕、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法律問題,司法保障紅色旅游產業發展;建立旅游糾紛訴調對接“413”機制,設立旅游司法協同服務站、旅游巡回法庭,快速協調化解游客、商戶、景區之間的各類糾紛,共同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 碧海藍天、魚翔淺底、飛鳥翔集,9月的武平鮮活熱烈。武平法院將持續扎實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縱深發展,結合轄區實際,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協同配合,以司法力量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本報記者 邱玉香 通訊員 林映萍 劉珍)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