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護古韻桃源 留住美麗鄉愁 ————永春縣公安局深耕生態警務護航綠色發展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0月8日訊 “清水一灣舞白鶴,風光兩岸映桃源。”永春縣,古稱桃源,因“眾水會于桃溪一源”而得名,是著名鄉愁詩人余光中的故里。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形成了獨特的鄉愁符號。 為留住美麗鄉愁,永春縣公安局深耕生態警務,全力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擦亮“鄉愁故里”城市名片。 聯勤聯動聚合力 讓鄉愁有水可寄情 “桃溪水流過的地方,就是我的故鄉。”這是余老先生對故鄉的深情。這條承載著游子對家鄉的記憶,寄托濃郁鄉愁的母親河————桃溪,更是永春公安全體民警殷殷守望的古韻鄉愁。 為讓這一灣碧水繼續流淌鄉愁,永春縣公安局積極探索推行與林長、河長制相配套的“生態警務”運行機制,聯合林業、水利、生態環境等部門常態化開展聯動作戰,對河道周邊的污染源和涉水矛盾糾紛進行滾動摸排。 同時,圍繞保護桃溪濕地及周邊生態環境做足功課,在桃溪國家濕地公園設立生態警務工作站,建立健全“國家濕地公園+生態警務”等工作協作機制, 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無縫對接,健全快速反應、提前介入等執法聯勤聯動,常態化開展涉林、涉濕地生態要素的巡防管控, 嚴打涉林涉濕地生態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對鳥類等野生動物的檢查和保護力度,不定期對各類市場、保護濕地周邊進行巡檢,并做好政策宣講,提升保護區周邊群眾、商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有效保護水資源及生態環境。 如今,桃溪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質常年穩定在 Ⅲ類水以上,物種資源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科技警務全覆蓋 讓鄉愁有根可尋覓 “走,巡林去!”9月25日一大早,五里街派出所大羽村森林警長林聰榮和林長鄭志鑫再次出發,繼續用腳步丈量和守護每一寸土地和山林。 “山水相依,鄉愁難忘。”留住鄉愁,既要護好綠水,也要守住青山。 永春縣公安局將“生態警務”觸角延伸至每個村居,在全縣22個鄉鎮、街道,236個村(社區),設立105名民警擔任縣、鄉鎮、村三級森林警長,負責生態建設、野生動植物資源管護、森林防火、古樹名木保護等具體工作。 堅持向科技要警力,將全縣劃分為森林資源管護管理網格282個,將全縣21個重要林區視頻監控接入公安天網系統,組建14支森林警察無人機巡護隊,織密智能感知網,實現精準預警預防,全方位常態化構筑生態保護立體屏障。 自生態警務開展以來,永春至今未發生一起森林火災及盜濫伐林木案。 巡視巡護常態化 讓鄉愁有跡可安放 “日暮鄉關何處是,東關橋上盡鄉愁。”東關橋架在桃溪上,無數像林俊德將軍的永春人從這里出發,開始了新的旅途,游子回眸,瞥見的最后景物,就是東關橋。這座橋已成為永春人家園的象征、鄉愁的寄托。 古橋承載鄉愁,為更好地守護住這座古橋,永春縣公安局積極參與古橋保護,探索構建專業帶動、全警出動、部門聯動、群眾發動的“四動”協同工作模式,定期對東關橋進行巡視巡護,聯合有關單位整治河床兩岸環境,清除掩埋在河岸的垃圾,在周邊增設垃圾桶,保持環境的整潔。 此外,充分利用“世界濕地日”“愛鳥周”等宣傳主題日,積極聯合林業、文旅等部門在東關橋旁開展清網行動及古橋保護、生態普法宣傳,不斷提升群眾參與古橋及生態保護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動員當地村民志愿者對橋面進行清掃,定期保護橋面,守護文脈,留住鄉愁。 在生態警務推動下,古韻桃源山有人管、水有人治、橋有人護,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壯美畫卷躍然紙上,讓縷縷“鄉愁”化為“鄉戀”。 (本報記者 林揚陽 通訊員 潘鈺宇)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