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過躍進橋就是火車站區域,一片老城區,也是新城區進入農村的“緩沖區”,逼仄的小巷,斑駁的墻面,舊式的土樓,木質的窗欞…………是最具煙火氣和歷史文化精髓的地方。 從橋頭到閑置的火車站售票口只有一條筆直的傳統柏油路,長約300余米,右側的步道上等距種有70來棵老高老高的大樹,栽種的時候肯定是沒有這么高壯的,經過幾十年風雨雪霜的催長,平視角度已經看不到大部分的枝丫和樹葉,加之平日里出行的交通方式不是坐車就是騎車,經過它們時也不會太關注。 周末的午后,隨秋風初起,我鮮有興致散步路過此地,驚喜地發現整個步道和半個車道都鋪滿了一地金黃,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更為鮮艷。我俯下身子細細端詳,原來是一朵朵小花,每朵花都由多個條形花瓣組成,顏色是黃黃的,形狀小巧而別致,猶如一頂純金小皇冠,中心探出幾根纖細雄蕊,又如一個小小的太陽,大自然真是用足了心去精雕細琢,每一個細節都精湛到極點。奇妙極了。 往遠處一瞧,整條道路形成一片金黃色的花海,零零星星,閃閃發亮,令人目不暇接。我下意識抬起頭,只見綠色的頂枝延伸出去的部分全是一串串的黃,每一串上面擠滿了密密麻麻的落在地上的這種小花朵兒,有些向外側伸長,有些向內方盛開,還有往上的枝條,因開得過于茂密使得整根枝條成弧形垂下來,真是好看。 再看深入一些,部分金串上面伴有一盞盞似燈籠的花兒,有嫩青色、有乳白色、有粉紅色、還有微黃色。這是什么植物?看著形態,是頭一回見,是在哪里讀過?深思片刻,想起來了,是史鐵生筆下的欒樹,沒錯,是它。“花落了便結出無數如同三片葉子合抱的小燈籠,小燈籠先是綠色,繼而轉白、再變黃,成熟了掉落得滿地都是。”原來,它們叫欒樹。這燈籠是果實。那這里不就是欒樹群。我有些興奮。 欒樹,又名“燈籠樹”,是因其果實的形態而來,也名“搖錢樹”,是蒴果在微風吹拂下嘩嘩作響而得,還叫“大夫樹”,鑒于其為古代士大夫陵前常種的樹種的緣由。稱呼雖多,但是都好記,容易理解。 都說欒樹是一場盛大的秋天。隔了一周,秋雨在時節變遷的要求下如期而至,我想來再次欣賞這場驚喜,果不其然,那一大撮一大撮的葉子,還是綠色的,那金黃的花朵,還是一大串一大串的,那青的、粉的、黃的果實已經變得火紅火紅,一大捧一大捧的。樹枝上葉花果同在,涼風一吹,地面上葉花果也有。“欒樹秋花金作盞,亭亭風露似高寒。”“墨綠峨冠綴淺紅,繁星美飾萬千叢。”實為震感! 又隔了一周,連續的秋雨給欒樹這場盛大的晚會提供了完美的謝幕前奏。再次走到欒樹群下,破碎的陽光星星點點,葉子的顏色漸漸轉黃,花串上黃花已退,只剩下枝條,燈籠果無論是掛在樹上還是被吹落到地上的,都像炸開的火紅煙花,絢爛奪目。我撿起一個碩果,撕開果瓣,里面像三片狀的雪花,四六顆種子,種子似小黃豆,據說成熟后的種子是黑色的。我想那個時候應該是冬天了吧。 神奇的欒樹,一年能占十月春,但低調的它只在秋天灑落花果時才被后知后覺的我們發現、關注,就像老城區,走過城市的繁華,留下時代淘汰下的遺憾,看上去比不過城市里的喧鬧和高檔,比不過農村的靜謐和廣闊,卻有屬于她自己的味道和浪漫,在這秋光里,與欒樹一同綻放著美麗。 秋風再起,把遍地的紅色小燈籠吹得滾動起來,眼見這一個個精致可愛的欒樹果,我忍不住選拾了一些帶回家。 (元光美 作者單位:光澤縣委政法委)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