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誰說要把汀城的泥土當作詩書細讀?糧食作物、雞鳴狗叫、田野草木、土音裊裊,一路款款寫來,必定缺少不了幽幽桂香標注平仄句讀。 小城人偏愛桂花,房前屋后必得種植一兩棵,因了桂子,汀城的秋格外嬌俏。金秋時節,大街小巷暗香浮動,鄉鄰們都像喝了三大碗米酒似的微醺模樣,嘴角含笑地踱步在青石板上。花下蜂圍蝶陣,嚶嚶嗡嗡傳粉采蜜,幸福地吟唱起感恩天地的歌謠。 每一棵桂樹都比碗口粗壯,生得俊朗大氣,枝椏自由地向伸展,襯著藍空,像極一幅水墨畫。鋸齒邊的橢圓葉片一年四季蒼碧茂密,在陽光下盡情綻放笑靨。秋風一起,冥冥之中聽得召喚,桂花呼啦啦開滿枝頭,叢叢簇簇攢生長,宛如羞澀的豆蔻女孩緊湊在一起竊竊私語。桂花大部分是幾近純白的淡黃,還有帝后袍子般明艷的金黃,或絢爛欲燃的紅。那花朵只如米粒大小,分成均勻肥厚的四瓣,中間藏一莖短小的花蕊。 如此羞澀微小的桂花,竟能散發出如此濃烈馥郁的香味,不等近身便撲面而來,嬌憨地癡纏著你。遇著風吹雨打,晨起便看見滿地碎金,密密地平鋪著,給單調的地面穿上一件碎花衣裳。請閉上眼想:在桂花盛放的金秋,滿眼的碎金閃耀、流光溢彩,滿城的幽芬清洌、甜香醉人,實在無辭以狀之,仿佛遭遇一場轟轟烈烈不管不顧的際遇,只愿久久沉醉罷了。 桂子————一個多么香艷潤澤的名字,音韻優美,光是默吟便覺唇齒留香,遐想連篇。從唐詩宋詞中一路走來的桂子,在一眾花草間就是一曲古雅清秀的小令:“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是這樣的高潔明麗;“獨點三秋壓眾芳,何夸桔綠與橙黃”,是如此的脫俗清新;“城陰歸晚,繽紛金粟,帽檐齊戴”,是這般的嬌俏興奮。如若窗前正巧有一樹桂花,書香混合著桂香,讀起書來格外清晰,可不應了朱淑真所寫“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的景? 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幽香而不露,清麗而不妖。而對鄉人而言,桂花盛開便是盛大的節日來臨,停下匆忙的腳步,悠閑地為平凡的日子簪上一朵笑之花。 第一縷陽光傾灑之前,我們會在桂樹周圍地上鋪上薄膜。等桂花在陽光的撩撥下熱烈散發芬芳時,用力搖晃著枝椏,或用竹竿輕輕拍打,桂花便簌簌地落下,真像細細地斜織著的桂花雨啊! 收集起桂花洗凈,水加食用油在鍋中燒開后,加入桂花,煮至桂花的香味充分釋放。潔白如雪的糯米粉、粘米粉和白糖混合均勻,邊緩緩倒入桂花水,邊用筷子不停攪拌,直到成為無顆粒的粉糊。母親有三個蒸粉皮子用的蒸盤,洗凈,揩干,刷些油防沾,倒入粉糊。 我便很巴結地加緊添柴火,火苗舔著鍋底,鍋里的水歡快地翻騰。霧氣朦朧中,母親架好三層蒸盤,蓋上木鍋蓋,咕嚕嚕的滾水聲幸福地抓撓著孩子的心。漸漸地,廚房里的空氣變得甜絲絲的,好似糖蔗榨汁的甜蜜。孩子貪婪地翕動鼻翼湊上前去,似乎有檐下化雪時的聲,還是花開時欣喜的噼啪聲,幾不可聞。 打開鍋蓋,但見瑩白的粉糊白白胖胖,與金黃的桂花纏綿相擁,慵懶地臥著,甜香訇然而來。我們饞得直咽口水,簇擁著母親端起到堂屋,恨不能用扇子趕快扇涼。母親抿嘴一笑,拿刀橫平豎直地分割成矩形小塊,放入我們手中。我幸福地舉著桂花糕,只舍得輕輕咬一口,口感那么綿軟,濃郁的米香花香隨著慢慢地咀嚼,瞬間充溢整個口腔,凝滯在唇齒間,又像爆竹一路噼里啪啦脆響著沖向全身,那種幸福的微妙感覺竟讓我微微顫栗。一塊糕很快消失在嘴里,我意猶未竟地舔著牙齒里殘存的那份甜蜜,熱切的目光又望向蜜甜的糕點,非大口大口吃到飽撐。 更多的桂花會和桂圓、冰糖走向一壇壇自家釀的米酒或米燒,日升月落一兩月后,甕里的酒水進行著不為人知的蛻變,直出落得軟玉溫香艷冠群芳。在開啟的那一瞬便收集無數艷羨的目光,琥珀的酒液飄著小小的桂花,酒質香醇濃厚,嘗之微甜,略帶點淡雅的花香,專用以款待、饋贈貴客,品嘗一次,終生難忘。 月光如水銀瀉地,微風細細,桂香似輕柔的鋼琴曲環繞坪中,不知名的蟲兒唧唧噥噥地歌唱。擺上剛摘下的柚子、滿月形的月華餅和糖果之類,倒出桂花蜜酒,邊賞月邊搖蒲扇談笑。奶奶會癟著沒牙的嘴,講嫦娥奔月、吳剛斫桂的傳說。當老師的父親會口若懸河說起“蟾宮折桂”的典故,他望著我們兄妹三人,眼中熱切的期盼讓我們心頭一振。酒過三巡,父親興致高漲,拿來心愛的二胡,趁興演奏《二泉映月》《空山鳥語》等曲子,把鄰舍全吸引來了。母親端出桂花糕,奶奶倒了桂花酒,請大家品嘗,滿坪的人和著曲子輕打節拍,好一派融融春光!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人到中年,亦喜歡在秋日里倒上一杯桂花酒獨酌,心便通透成一輪圓月掛于桂子枝頭,慢慢慢慢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戴春蘭)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