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耕生態警務 守護瀛洲美景 ————寧德洪口派出所筑起生態保護立體屏障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0月18日訊 初秋的洪口鄉,青山如黛、碧水如鏡,藍天常在、凈土豐饒。作為寧德市蕉城區森林覆蓋比例最大的鄉鎮,洪口鄉林業面積近100平方公里,轄區內洪口水庫為福建第七大水庫,水域面積8.92平方公里,庫容4.5億立方米,水流清澈,碧色連天,形成壯美的“高峽平湖”景觀。 美麗的“瀛洲仙池”也對生態保護有著更高要求。近年來,寧德市公安局洪口派出所立足轄區生態環境,主動將公安工作融入綠色經濟發展大局,構建協同高效、打防結合、治理有力的治理體系,讓生態警務成色更足,讓綠水青山底色更靚。 凝聚合力 守護綠水青山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走近洪口水庫,只見湛藍湖水澄澈,水鳥歡快盤旋,游客流連在綠野間。一大早,天池巡防隊從洪口派出所出發,開始了一天的巡山護水工作。 “我們將生態環境保護全面融入警務機制,堅持‘公安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落實‘警長+河長+林長’的‘三長合一’工作機制,堅決守護綠色生態防線。”洪口派出所所長萬里林介紹道,該所積極探索建立生態警務機制,充分發揮公安機關保衛生態安全的職能作用,用“警察藍”守護“生態綠”。 根據洪口鄉群山繞水庫的地理特點,洪口派出所在洪口水庫設置天池警務室,組建天池巡防隊,由社區民警擔任“生態警長”。同時,會同鄉政府林業部門和應急救援隊伍,吸納水庫格鎮養殖公司保安、垂釣點救生員等人員組建生態義警力量,并建立完善的日常巡護機制,通過開展“無人機巡+岸巡+水巡+視頻巡”的方式對水庫水域和周邊林區開展巡護工作。 此外,天池警務室利用水庫企業監控及天眼系統,形成365天有巡防隊巡邏、24小時有視頻巡邏、每個角落有人員管理的全天候立體化巡護體系,有效打通生態警務“最后一米”。 科技賦能 繪就生態畫卷 “水庫水深危險,禁止游泳,請立即離開。”9月1日,洪口水庫嶺兜大橋附近的廣播響起。原來,有4名群眾在嶺兜大橋下游泳,正在天池警務室開展視頻巡查的民警立即使用廣播遠程勸導。在遠程勸導無效的情況下,天池巡防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勸導工作,并對他們進行宣傳教育,4人意識到潛在的危險,表示不會再去危險水域“野游”。 快速反應、高效處置的背后,得益于洪口派出所深化公安改革牽引,建強“公安大腦”,創新打造洪口水庫智能防控圈的有效支撐。 洪口派出所依托智慧警務平臺,利用前端感知設備、高清攝像頭,輔以2架無人機疊加式開展視頻巡查,全面構建起覆蓋洪口水庫全域的智能感知體系,實現對涉林涉野違法犯罪、生態安全和涉險公共區域安全防護等風險隱患的實時預警和同步追蹤。 今年以來,天池巡防隊共開展區域巡查200余次,勸離水庫游泳釣魚群眾70余人次,處理水庫周邊矛盾糾紛12次,排查整改安全隱患16處。 因地制宜 深耕生態警務 “警察同志,我家里發現了一只受傷的鳥,可能是保護動物…………”近日,洪口鄉一群眾撥打了洪口派出所電話求助。接警后,民警立即趕往現場對該動物初步核查后,將其送往生態驛站救助。通過林業站專家判定,這是一只斑鳩,屬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暫時不具備放生條件。后期經過生態驛站精心救治照料,民警將痊愈后的斑鳩放歸自然。 洪口水庫周邊林區野生動植物眾多,其中不乏野生獼猴、雉雞、山麂等珍稀保護動物和十幾年甚至幾十上百年樹齡的老樹。對此,洪口派出所進一步深耕生態警務,將生態警務向庫區延伸,在水庫設立天池生態驛站,聚焦野生動物保護、森林火災預防、環境資源保護三大任務,完善庫區、林區治安防控體系,有力保障生態安全、維護生物多樣性。 該生態驛站不僅可以為區域內野生動物提供收容救護服務,同時也可為廣大市民提供野生動物保護和科普宣傳教育場所,呼吁廣大群眾自覺參與保護森林資源、愛護野生動物、預防森林火災行動中來。 今年以來,該生態驛站先后救助了獼猴、蒼鷺、雉等多種珍稀野生動物7只,清除村民用于驅趕野豬的捕獸器20個,拆除電網2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普法講座3次,發放宣傳材料500余份,設立保護標語標識12處,制止違規野外用火行為16次。 (本報記者 王淇鋒 通訊員 陳小川 吳婷)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