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治理“活起來” 為民服務“暖起來” ————龍巖市新羅區以“三個聚焦”創新社會關愛模式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0月21日訊 為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走好基層治理 “最后一公里”,今年以來,龍巖市新羅區通過建立“老有頤養、小有所育、殘有所助”的“社會關愛+”模式,通過統籌多方力量,切實解決群眾實際困難,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聚焦“老有頤養” 托起“夕陽紅” 依托“黨建+醫養結合”新模式,新羅區與市、區公立醫院黨支部建立對口協作機制,定期邀請醫療專家團隊為老年人提供醫療義診,目前共開展62場次,服務11540人次。與此同時,該區通過文藝匯演、老年書畫展等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國慶期間,該區老干局舉辦書畫攝影展,共展出老年人作品120幅;連續兩年舉辦“福滿重陽節”,邀請萬名60歲以上長者同吃清湯粉。 此外,新羅區通過探索“黨建+食堂+學堂”服務模式,創新打造“長者食堂+桑榆學堂”,為老年人提供“貼心點餐+孝心伴餐”一站式助餐服務。該區曹溪樟柴樹社區通過組建“助老配送小哥隊”————暖心送餐服務,解決居家老人“吃飯難”問題。目前,全區已建成長者食堂39家,其中,省、市級示范點各26家、10家,分獲補助資金390萬元、150萬元。 聚焦“小有所育” 呵護“小樹苗” 少年強,則國強。新羅區通過推行“政府+社區+社會力量”的多元參與模式,協同推進兒童成長工作體系。采取設立未成年人活動場所、申請“向日葵親子小屋”項目等措施,為孩子們提供安全、健康、有趣的成長環境。今年9月,曹溪街道蓮莊社區掛牌成立龍巖市首個省級臨時托育試點服務陣地,幫助解決30多個家長臨時照護孩子的難題。 依托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聚焦“代際共融”,打造“便老攜小”活動場所,提供“教育”與“托管”相結合的公益性服務,用愛筑造孩子們成長的“羽翼”,讓家長寄娃放心…………紅坊鎮紫金山社區被列入龍巖市首批兒童友好試點社區,從兒童的需求和特點出發,設置“小紫俠成長營”“小不點課堂”“公益自習室”等活動陣地7個。 聚焦“殘有所助” 撐起“一片天” 探索打造“黨建+嵌入式居家養老”品牌,形成“社區、居家、機構”三位一體的養老服務新模式,打通聯系、服務殘疾人“最后一公里”…………新羅區南城街道依托“社區e家”智慧黨建平臺,將康復、醫療、托養等與殘疾人生活事項納入網格化管理,構建綜合黨建、基層治理、殘疾幫扶“三網合一”,提供“殘疾人呼叫、網格員報到、網格協調解決”的“零距離”服務。截至目前,已開展關愛志愿服務活動63次,組織技能培訓7場次,提供就業扶持23名。 同時,新羅區以“社會工作+”聯動工作機制為突破口,創新實施“依托一個中心、實施五大工程、培育20個示范點”的“1520”社會工作模式,協同市中醫院、街道衛生院,定期為殘疾人提供優質康復服務。目前,南城街道新陂社區、中城街道梅林社區、新羅區互聯網孵化基地等7家服務場所,已被打造成省級“愛心助殘驛站”新羅樣板,惠及殘疾人3000多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新羅區的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典型案例已被中國殘聯采用,作為《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宣傳內容之一。截至今年9月,新羅區已關愛低保對象36415人次,發放資金2251萬元;關愛特困人員9246人次,發放資金1545萬元;關愛殘疾人26154人次,發放資金350萬元。 (本報記者 邱玉香 通訊員 林煒)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