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力全開 “鏈”動獅城 ——石獅市人民法院構建“主導產業鏈+司法服務鏈”融通模式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0月23日訊 石獅是閩派服裝服飾策源地,擁有完整的紡織服裝產業鏈,獲評“中國紡織行業總產值超千億產業集群”“中國服裝產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城市”等榮譽稱號。今年1-8月,全市規模以上紡織服裝產業產值424.8億元。 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法治支撐。 近年來,石獅市人民法院立足“服裝名城”“商貿之都”市情,創新構建“主導產業鏈+司法服務鏈”融通模式,為千億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協同發展和創新轉型提供有力司法服務保障。 石獅法院親商服務隊進企業開展“送法律 、聽訴求、解難題”活動 打造法企互動“新陣地” 為千億產業搭臺架橋 “原來直播有這么多隱形法律風險!要不是聽了這場講座,我還以為直播就是簡單的帶貨,哪里還有什么侵權風險?” “這樣說來,我們跟供應商那邊還得簽訂正式合同,把一些風險和責任確定清楚!” …… 近日,在石獅法院為當地網絡直播經營者推送一場“網絡直播知識產權風險防范指引”普法講座后,企業代表紛紛感慨自己對法律風險的意識不足。 法企溝通“面對面”,護航發展“零距離”。該院全面繪制產業服務“延長線”,聯合石獅紡織服裝產業聯盟,創新打造“服裝產業集群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中心”,并入駐石獅市政務服務中心實體化運行,橫向貫通“政府+法院+聯盟+N”多個主體,縱向覆蓋紡織原料、漂染整理、成衣加工、供貨經銷、直播導購等上下游全產業鏈8000多家企業,通過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法治服務推動鏈上企業跨界融合、協同發展。 為深入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石獅法院組建涉紡服企業“法治體檢隊”,定期走訪企業了解經營管理情況,主動靠前推送各類惠企政策,針對企業碰到的涉訴、涉稅、涉工、涉融資租賃、涉品牌戰略、涉跨境出海等法律問題,聯合行政執法單位協同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 企業的需求,就是法院努力的方向。該院建立“府院企”法律咨詢聯絡協調機制,實行“一法官掛鉤一行業協會(商會)”制度,發揮掛鉤法官感知企業司法需求“神經末梢”作用,精準將“需求清單”轉化為“履職清單”;落實“服務保障民營企業健康發展12條承諾”,提供“一企一策”法律指導、“一類一冊”普法指南、“一問一答”咨詢服務,精準解決紡織服裝企業痛點堵點難點問題。 探索糾紛化解“新思路” 為行業發展紓困解難 伴隨著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各類矛盾糾紛大量涌現,成為影響企業穩定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決企業“成長的煩惱”? 石獅法院聯動布局行業共治“網格線”,凝聚“法治+自治”合力,借助“法官+專家”智力,發揮“法院+部門”協力,為行業發展紓困解難。 該院發揮行業自治作用,創新“法院+行業協會(商會)”解紛模式,引入電商協會、布料同業公會、輕紡城輔料商會等行業調解力量,聘任17名紡織服裝企業家作為商事調解員參與糾紛調處。今年以來,促成涉紡服產業鏈糾紛化解673件,標的金額達3378萬元。 同時,善用專家智治資源,成立優化營商環境咨詢監督委員會,并聘請12名咨詢監督員,涵蓋制衣、染整、電商、物流等紡織服裝產業鏈專業人士,引入一家國家級紡織品檢測第三方機構入駐服裝產業集群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中心,在紡織服裝產品質量鑒定、價格評估、成分檢驗等方面發揮專家智庫“外腦”作用,為紡織服裝技術性較強的重大、疑難、復雜和新類型案件審理提供專業咨詢和專家輔助,促進提升涉紡服案件審判專業化水平。 在此基礎上,該院著力匯聚部門共治合力。按照“黨委領導,人大、政協監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導,部門聯動”的原則,構建涉紡服糾紛多元共治最大“同心圓”,聯合石獅市政協在紡織服裝產業聯盟設立“政協委員履職解紛室”,聯動市場監督管理局、工商聯等10家單位參與組建知識產權保護聯盟,凝聚多元解紛合力,實現涉紡服糾紛共商共調共治。 在一起商標侵權案中,小陳是一名剛畢業大學生,跟朋友學做電商。然而,店鋪都還沒熱火起來,他就收到了起訴材料。原告是國內某知名運動品牌方,經市場調查發現小陳經營的店鋪中所銷售產品上印制有與原告注冊商標近似的標識,遂訴至法院。 法院在征得原告同意的前提下,將該案分流給熱心的政協委員吳委員進行訴前調解。他了解案情后,主動找原告溝通,希望其能夠看在小陳是初入市場的小年輕,在賠償金額上適當減少主張。小陳也很配合,主動提供了產品供應商的相關信息。今年8月初,在吳委員的斡旋下,雙方就侵權一案達成調解協議,小陳也在對店鋪予以整改后重新投入經營。 這是該院充分“借力”妥善化解涉紡服糾紛的生動事例之一。今年以來,代表委員、主管部門分流化解涉紡服糾紛359件,有力減輕企業訴累,使企業全身心投入到生產經營中。 厚植法治服務“新沃土” 為鏈上企業保駕護航 “本來是來辦理一些企業登記事項的,看到這個訴訟服務點,就想著去了解一下有啥功能。真沒想到法院把立案窗口都搬到這里來了,甚至還可以線上立案,以后立案就有更多渠道了,真是大大方便了我們這些被糾紛困擾的企業啊!”這是一名企業員工到訪石獅市政務服務中心四樓訴訟服務點后的驚喜之言。 企業員工的感嘆,道出了不少企業的心聲。今年以來,石獅法院已為紡服企業提供線上咨詢987件,線上立案、調解、審理涉紡服企業案件279件。 針對一些企業出現發展緩慢甚至存在一定生存困難的情況,石獅法院聚焦紓困轉型,精心守護企業發展“生命線”。 高效解紛爭、助企降成本,是石獅法院為鏈上企業保駕護航的舉措之一。 該院在石獅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訴訟服務點,暢通企業辦事綠色通道,上線涉企法律服務響應平臺,推行“立案線上辦理、審判云上進行、執行碼上服務”,紡服企業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實現掌上查檔、指尖閱卷、一鍵接收法律文書,體驗“一門進、一網通、一碼清、一次辦、一地解”的“一站式”服務。 針對本土服裝設計品牌遭侵權情況,該院引航“創新轉型”護企謀發展,設立全省首個法院主導的專為服裝行業打造的知識產權發展工作站,為企業提供商標注冊、版權登記、專利保護、侵權起訴等專業化指導,引導企業自主創新研發打造獨特的品牌形象,為“獅潮品牌”提供定制式保護……今年以來,該院已為23家企業提供訴訟維權、商標注冊等法律指導,審結各類侵犯紡服企業知識產權民刑案件888件。 司法助企不僅應當有力度,更應當有溫度。該院善推“正名增信”扶企煥活力,對暫時性經營困難但恢復有望的被執行紡服企業精準甄別、差異處置、暫緩執行,實行執行通知前置、執前短信提醒、納失預警等執行督促機制,促成被執行紡服企業自動履行,率先推行“司法+征信”評分、信用修復激勵等制度,幫助企業修復信用,激發市場活力。今年以來,該院已為288家失信被執行紡織服裝企業修復信用。 “雙鏈”融合,催生繁花似錦。如今的石獅,合成纖維、新型面料等八大產業集群匯聚,服裝、面料等五大專業市場配套,擁有1萬多家紡織服裝及配套行業企業,從業人員逾20萬人,紡織服裝產業鏈處處煥發著新生機。 (本報記者 林揚陽 通訊員 蔡志勇 蔡芳藝)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