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壽寧縣被譽為“世界貫木拱廊橋之鄉”“中國木拱廊橋文化之鄉”,現存19座貫木拱廊橋,走進壽寧,就如同走進世界貫木拱廊橋天然博物館。 在下黨鄉下黨村口,地標性建筑鸞峰橋如龍貫臥。鸞峰橋不僅留下了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足跡,還見證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三進下黨訪貧問苦、幫助解決發展中難題的故事。 “我們在履職中發現,過去這些貫木拱廊橋未得到較好的保護,在消防措施、橋體修繕、日常管護上均存在著不足。”壽寧縣檢察院副檢察長張世福介紹。據統計,從1949年到2005年,壽寧縣因自然、人為原因共毀掉28座木拱廊橋。 如何以檢察履職保護好貫木拱廊橋這一“文化名片”,成為壽寧縣檢察院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2021年,壽寧縣檢察院充分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啟動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實地調查19座貫木拱廊橋保護存在的橋內焚燒點蠟、橋體涂鴉、消防設施補全等問題,向相關責任單位發出8份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書,督促責任單位依法履行廊橋保護職責。 此外,壽寧縣檢察院創新監督方式,推動建立司法協作機制,成立廊橋文化遺產保護司法協同創新中心,為貫木拱廊橋辦理文物保險,成功解決廊橋保護專項資金空缺、部門職能交叉、專業保護缺乏等問題。相關經驗做法得到上級檢察院推廣,獲評全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和生態檢察優秀案例。 與木拱廊橋相同,古樹名木同樣見證著鄉村的發展變遷。早在1996年,壽寧縣就對古樹名木開展針對性保護。2023年,壽寧縣檢察院主動融入該縣“生態立縣”發展大局,成立“檢益廊鄉”公益訴訟辦案團隊,組織開展古樹名木公益保護專項行動。 在歷時三個多月的行動期間,檢察干警爬高山、鉆深林,走訪14個鄉鎮、300多個村落,調查古樹名木及后備資源1200多株,對古樹名木的現狀、保護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逐一踏勘摸排,為實現“檢察藍”保護“古樹綠”奠定堅實基礎。 針對古樹名木認定不準確、管理不規范、養護不到位以及日常監管缺位等問題,壽寧縣檢察院召集縣林業局、城市管理局及14個鄉鎮相關負責人召開古樹名木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圓桌會議,協調解決整改措施,制發檢察建議,適時開展“回頭看”,形成保護合力,提升古樹名木保護力度。 如今,在壽寧縣檢察院的努力下,那些被精心呵護的木拱廊橋和古樹名木,猶如一道道靈動的筆觸,在壽寧大地上繪就了一幅美輪美奐的美麗鄉村山水畫卷。 (本報記者 王淇鋒 通訊員 毛時烽)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