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0月24日訊 隨著快遞行業發展,“包裹類”詐騙屢見不鮮。為有效遏制涉詐包裹,守好群眾“錢袋子”,今年以來,三明市公安局三元分局城關派出所發揮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以黨建為引領,充分調動黨員干部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對包裹類詐騙靶向發力,構建見面宣傳、海報宣傳、包裹宣傳的“三道防線”,創新反詐宣傳有效“新路徑”。 見面宣傳 擴大反詐覆蓋面 “通過陣地群的培訓,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反詐知識,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精神,把反詐知識帶進千家萬戶,為社區反詐宣傳工作盡一份力,我還是特別開心的。”學習一個月反詐知識后,在職黨員黃先生深有感觸道。 “作為防范‘快遞包裹類’詐騙的第一道防線,在職黨員、快遞從業人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城關派出所所長董州凱告訴記者。 今年6月份以來,城關派出所黨員民警將轄區在職黨員、快遞驛站工作人員、快遞小哥發展為反詐宣傳積極分子,組建起“寄遞業”反詐宣傳陣地群,發揮在職黨員影響力,將涉詐包裹的特征教授給身邊的同事、家人、朋友,提高宣傳實效;由快遞從業人員利用與收件人見面的時機,面對面將最新反詐知識分享給轄區群眾。 該所黨員民警輪番上陣,不定期在陣地群內宣講反詐知識,宣傳普及近期高發的詐騙類型和手段,提高在職黨員、快遞從業人員的反詐意識和識別詐騙包裹的能力。截至目前,黨員民警共對轄區19名在職黨員、93名快遞從業人員進行培訓,人員覆蓋10個社區。 海報宣傳 拓寬反詐知識面 10月9日,租住在三元區文筆御園小區的林先生看到樓道中張貼的警民聯系牌,隨即撥通社區民警鄧模昭的電話:“我女友最近常常在手機軟件上做刷單任務賺積分換傭金,我跟她說這是詐騙,但是她不信,能不能麻煩你們和她科普一下。” 鄧模昭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上門,向林先生的女友詳細講解刷單類詐騙的套路和防范訣竅,讓其加入社區反詐網格微信群學習。經過一周反詐知識的熏陶,林先生再次撥通鄧模昭的電話,表示其女友已卸載刷單軟件,并對民警表示感謝。 在轄區各樓道、電梯口張貼警民聯系牌,暢通信息溝通渠道,讓警民實現“零距離”交流,是城關派出所更好開展反詐宣傳、讓群眾真正感受到“民警就在身邊,安全就在身邊”的一個生動體現。 同時,該所堅持黨支部主要領導靠前指揮,調動各社區民警、黨員干部、青年志愿者等力量組成黨員突擊隊,將近期詐騙包裹的樣式和套路制作成反詐宣傳海報,并張貼在各個快遞驛站和代收網點醒目位置,不斷拓寬群眾反詐知識面,提升群眾對詐騙的警惕性。6月以來,城關派出所共張貼海報155份、警民聯系牌3500張。 包裹宣傳 創新反詐影響面 “第一次在快遞包裹上看到貼有卡通警察形象的貼紙,更多的是好奇,等我認真看完貼紙上的內容,才發現是反詐宣傳。這種宣傳方式很新穎,值得推廣。”不久前,家住下洋社區的傅先生第一次見到送上門的“反詐宣傳”包裹,對城關派出所的創新做法豎起大拇指。 今年6月,城關派出所采用“包裹宣傳”這一方式,先行在下洋社區試點。通過與快遞驛站、代收網點合作,給包裹貼上反詐標簽,讓快遞包裹成為反詐宣傳的媒介,提高群眾的識詐、防詐能力。 不僅如此,該所還將社區民警的聯系方式和照片等信息融合反詐宣傳標語制作成大小不一的貼紙,由黨員突擊隊張貼在快遞包裹上,跟隨快遞小哥走入千家萬戶,精準定位“送貨上門”,讓包裹宣傳成為防范“快遞包裹類”詐騙的第三道防線。這個小小舉動取得了顯著成效,試點期間,下洋社區未發生包裹類詐騙案件。 隨著反詐宣傳工作的縱深推進,試點很快串成線,緊接著全面在轄區鋪開,“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年6月以來,城關派出所黨支部以高水平黨建帶動業務工作,充分發動黨員干部55人次,將5.5萬多份“反詐包裹”送進千家萬戶,實現快遞包裹類詐騙“零發案”。 (本報記者 彭冬晴 通訊員 楊悅)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