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案件”辦出“大民生” ————龍巖市永定區法院坎市法庭成功調解一起承攬合同糾紛案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0月29日訊 “原被告雙方對案涉工程是否嚴格施工各執一詞,這個問題如果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就必須通過司法鑒定找答案。根據以往的經驗,對案涉工程進行鑒定,鑒定費可能高達10萬元?!遍喚砗?,龍巖市永定區坎市法庭副庭長江曉冬看著這個標的4萬余元的案件卷宗,陷入沉思,也明白了為什么這起標的不大、法律關系也不復雜的承攬合同糾紛,拖了3年都還沒個結果。 這是一起承攬合同糾紛。2021年4月,原告老黃與被告甲公司簽訂了《承攬協議》,承包了甲公司的“舊廠房拆除及新廠房搭建工程”,包工包料。期間甲公司支付了大部分的工程款,還剩4萬多元的尾款沒有支付。甲公司對還有尾款未支付沒有意見,但認為老黃未按原定的施工方案施工,工程質量存在問題,要相應地扣減工程款。 這個案件一旦鑒定,沒有贏家。 江曉冬來到案涉工程現場,打算先把案件情況了解透徹,再做雙方當事人的調解工作。 “當時我是讓他這么做的,我也給他畫了圖紙,結果沒有按照圖紙上的來…………”在現場,甲公司的負責人老劉對照著設計圖紙,一一指出了老黃施工與設計圖紙不一致之處。 “現在能不能按原施工方案返修?”第一個問題搞清楚后,江曉冬嘗試引導當事人往解決問題的方向去。 “說起這個就來氣,找了老黃說了好幾次,他都一副與他無關的樣子。本來就是他自己沒有按照設計圖紙來做,還好意思來起訴我,要打官司就打,我陪他打到底?!崩蟿⒃秸f越激動。 江曉冬有了調解的思路,但顯然這不是一個調解的好時機。 回到辦公室,江曉冬結合現場調查的情況和卷宗材料,對案件又進行了一次梳理,調解的方案也逐漸成形。先前的現場調查看似無功而返,但江曉冬卻不這么認為,她始終覺得,調解不是和稀泥,得先把案件事實查清楚,才能找到最優解。 “老黃,我去現場看過你做的工程了,確實沒有完全按照圖紙來做,你沒有做的部分甲公司要找人來加固?!苯瓡远ㄟ^電話,把現場調查的情況告知了老黃。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老黃不再一接電話就滔滔不絕地訴苦,電話對面換成了許久的沉默。 江曉冬知道了,老黃對自己做的工程心中有數,便“乘勝追擊”,給老黃算了算經濟賬。如果進行鑒定,一來是鑒定時間長,二來鑒定涉及高空作業,鑒定費用大概要10來萬,如果鑒定出來對老黃不利,老黃可能需要承擔部分鑒定費,這么一算,可能最后贏了官司還要“貼錢”。 “該給我的錢給我就行了…………”老黃松口了。 調解不是迎難而上,而是要因勢而為。在得知老黃愿意調解后,江曉冬也很想趁熱打鐵,但考慮到老劉可能還在氣頭上,專門等到隔天才給老劉打電話。 江曉冬同樣給老劉梳理了訴訟成本和訴訟風險,老劉終于打消了要把官司打到底的想法。 雙方都同意調解了,現在剩下的問題就是甲公司還需向老黃支付多少工程款? “我們之前有給過老黃4000塊,這個要扣除。還有老黃做的工程有瑕疵,需要扣減一些工程款。” “4000塊我確實收到了。現在加固甲公司那個工程行情價大概就是2萬來塊。” 連續三天,江曉冬一共給雙方打了20多通電話。20多通的電話溝通,雙方的分歧越來越小。離調解成功,只剩臨門一腳。在第三日的上午,老黃提出了具體的金額,但表示要和工友再商量一下。江曉冬趁熱打鐵,建議盡快當面與老黃的工友們聊一聊??紤]到老黃其中一個工友腿腳不便,江曉冬就親自趕到老黃工友住所的附近進行調解。 從下午1點一直持續到6點,經過多輪協商,老黃以及他的工友們與甲公司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由甲公司支付15000元尾款,雙方糾紛就此了結。次日,雙方一同前往到坎市法庭簽訂了調解協議。 (本報記者 邱玉香 通訊員 黃華 彭文英)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