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彩禮“減負” 讓幸福“加分” ————泉州市泉港區法院以司法之力治理高額彩禮 彩禮,作為一種婚姻習俗,承載了兩個家庭對“宜其室家”的美好愿景。然而,近年來,一些地方彩禮數額持續走高,攀比之風悄然蔓延,不僅成為家庭沉重負擔,也與現代社會倡導的文明新風尚背道而馳,因彩禮而引發的糾紛日益增多。 司法如何助力破解“高額彩禮”,倡導形成文明節儉的婚嫁新風?泉州市泉港區法院積極回應群眾關切,通過多種方式解鎖高額彩禮整治“密碼”,讓彩禮回歸于“禮”。 緣起:一起源于彩禮的離婚糾紛 2024年新年伊始,小紅(化名)便走進泉港法院起訴離婚。 小紅與小黃(化名)經人介紹認識后于2020年1月按照農村習俗舉行結婚儀式,并登記結婚開始共同生活。結婚7個多月后,小紅便從小黃家中搬出。由于兩人的工作、生活均在不同城市,雙方共同生活時間很少,感情出現裂縫。 “我們共同生活的時間很短,她應返還結婚彩禮12萬元。”小黃同意離婚,但堅持要小紅返還彩禮。 法院經審理認為,認定彩禮是否應予返還及返還的具體比例,應考量彩禮實際使用、嫁妝情況、雙方共同生活及孕育子女情況、雙方過錯等事實。綜合考慮本案雙方未孕育子女、登記結婚后短暫共同生活經歷及彩禮數額較高等因素,結合當地習俗,妥善平衡雙方當事人利益,酌情判定小紅退還小黃部分彩禮3萬元。該案宣判后,雙方均未提起上訴。 判決不是終點,解決問題才是。承辦法官通過梳理近三年來本院審理的涉彩禮案件,發現案涉彩禮金額普遍較高,矛盾通常較為突出,調解難度較大,案件調處率相比其他家事糾紛明顯低的共性問題。“這凸顯了彩禮等鄉風民俗方面存在宣傳引導力度不足、治理高額彩禮問題的化解機制有待完善。”一系列問題引起了辦案法官的思考。 追蹤:一份為愛減負的司法建議 帶著問題,承辦法官來到泉港區界山鎮進行深入調查走訪。 界山鎮與仙游縣楓亭鎮相互毗鄰,經貿往來活躍,人口交流頻繁,涉及彩禮糾紛相對集中。法官在走訪中了解到,部分人深受高額彩禮之困,認為這是陳規陋習,但囿于文化傳承和家庭名聲,不愿意破例降低彩禮數額,而是選擇沉默。 另一方面,高額彩禮的形成源于根深蒂固的傳統和生活習俗,必須依靠基層多元力量,群策群力方能推動治理高額彩禮,形成社會文明新風尚。 針對以上情況,該院向界山鎮人民政府發出司法建議,建議其完善村規民約,倡導青年自立,加強法治宣傳,引導婚嫁新風,幫助群眾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從助力形成社會文明新風尚的高度推動解決高額彩禮治理難題,為“愛”減負。 司法建議發出后,界山鎮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并積極回應,開展“抵制高額彩禮 倡導文明婚俗”專項行動,通過立規定矩、破除陳規陋習、加強宣傳教育、樹立典型榜樣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動司法建議的落地落實。 破局:一片移風易俗的和美新景 “這種高額彩禮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新風尚所應摒棄的陳規陋習…………”全國文明村————界山鎮東張村打破傳統,發揮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的作用,成為第一批將“全體村民抵制婚嫁陋習,杜絕‘高額彩禮’”寫進村規民約的村子,低彩禮、小場面、高風尚辦理婚禮及結婚儀式在這個村子里蔚然成風。 如何將“盆景”變“風景”? 該院結合辦理彩禮返還糾紛涉及的法律問題,利用巡回審判、以案說法等形式,解析涉彩禮糾紛典型案例,通過釋明裁判規則,引導人民群眾更加理性地看待彩禮問題。 同時,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建議相關部門和鄉鎮開展村規民約完善工作。在該院的指導下,全鎮轄區13個村將反對高價彩禮、婚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行為等納入村規民約重要內容,進一步規范婚嫁彩禮,有效緩解了因高額彩禮引發的社會矛盾,促進了當地婚嫁習俗的文明進步。 (本報記者 林揚陽 通訊員 蘇惠玲 莊曙新)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