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保護 守住根脈 ————莆田市涵江區檢察院積極開展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監督工作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6日訊 近年來,莆田市涵江區檢察院深挖轄區內獨有的人文歷史資源,立足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積極開展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監督工作,實地走訪轄區文物、歷史建筑100余處,以檢察履職督促古民居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守護城市歷史文化的根和魂。 加強古民居保護 林氏古民居位于涵江區涵西街道延寧社區東埕尾82-84、89-92號。明天啟年間(1621-1627)太仆卿林道楠建,清代重建。1993年公布為莆田市文物保護單位。 2023年,涵江區檢察院收到來自林氏古民居產權人郵寄的公益訴訟線索材料,反映林氏古民居因年久失修,多處屋面漏雨,部分梁架受雨水侵蝕腐朽開裂,存在坍塌毀損風險。而產權人受限于專業水平和資金問題,難以及時有效管理維護。 “文物修繕不僅需要資金,還需要專業的修繕方案和施工團隊,保護民居舊貌對我們來說難度很大。”產權人在檢察官前往現場調查時表示。針對古民居修繕面臨的統籌協調難度大、修繕資金不足等問題,檢察機關積極督促職能部門將申請到的20萬元搶救性保護維修專項資金,及時劃撥到修繕單位,并牽頭召開公益訴訟磋商會,圍繞林氏民居修繕管理、長效保護等方面進行討論,明確部門職責,收集各方建議,共商解決路徑,推進文物修繕工作。如今,林氏古民居已經完成修繕,重現昔日風采。 保護紅色文化 紅磚瓦,灰白墻。在喧鬧的城市街區,一處古建筑安靜地隱于城市一角,這里是辛亥革命先驅黃紀星的故居。在這座民居里,黃紀星和侄兒黃綬、黃緗等人集資創辦了莆田第一所新式中學————興郡崇實中學堂,向學生宣傳科學、民主的新思潮,培養出一批具有革命思想的有識之士,見證了辛亥革命精神薪火相傳。 2022年,涵江區檢察院檢察官在走訪中發現,黃氏民居部分墻體在脫落,且民居內缺少消防設施,配置的滅火器材較為陳舊,存在消防安全隱患。隨后,涵江區檢察院制發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依法履行文物保護監管職責,加強建筑養護,并推動建立巡查監管機制,落實常態化保護措施。 為進一步加強轄區內文物保護,涵江區檢察院以個案辦理推動系統治理,開展文物安全專項監督活動,會同區文旅局、各文物保護單位召開座談會,積極融入涵江古民居、古厝的修繕養護工作,引導各方力量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并推動區文旅局開展系列文物保護整改行動,維護文物安全。 守護僑鄉記憶 涵江區江口鎮東大村是福建知名華僑村,現有旅居海外僑胞4000多人。20世紀,這里的先民們沿海上絲綢之路南下,事業有成后回鄉蓋起一棟棟融合了南洋美學和莆仙文化的“大厝”。 為保護和利用好這些僑厝,涵江區檢察院聯合文旅局等相關部門開展古民居消防安全大排查,實地走訪東大村現有38處古民居,針對走訪發現的消防器材未配備、已過期等消防安全問題,制發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履行對古村落和歷史文化村鎮的保護及消防安全相關職責。 檢察建議發出后,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組織專人開展排查梳理,根據古民居權屬情況分類分批配齊完善消防設施,并組織開展消防知識宣講,提高群眾防火安全意識。同時,開展針對古民居的消防安全大檢查,組織專人進行消防巡查,加強值班巡邏,強化火災預警響應,有效消除安全隱患。 2023年,涵江區檢察院加強與區僑聯、文旅局等部門協作,在江口鎮東大村設立“僑鄉古厝”檢察公益訴訟保護宣傳基地,同時積極延伸辦案職能,會同主管部門召開專家論證會議,就如何在僑鄉古民居保護與旅游開發之間尋求平衡點進行詳細論證,為古民居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貢獻檢察智慧,守護古民居文化遺產安全。 (本報記者 陳靜 通訊員 彭泓欽)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