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在壽寧縣公安局一樓大廳內,從莆田市、泉州市趕來的許女士、吳女士回到闊別三十余年的家鄉,與母親黃女士緊緊相擁在一起。當天11時,在壽寧公安“團圓行動”的助力下,兩代三人對親情的追尋,終于迎來了溫暖的結局。 兩度失女傷難愈 時間回到2016年9月26日,時年69歲的黃女士步履蹣跚地來到壽寧縣公安局,干癟瘦小的她操著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話,向民警訴說著掩埋在心中多年的痛。 原來,黃女士出生于農村,在花一樣的年紀里,就嫁到了壽寧縣芹洋鄉九嶺村一戶貧困人家,并接連生育了十幾個子女。1987年,女兒李承秀出生不久后便被人抱走,難以承受失女之痛的黃女士整日以淚洗面,卻因為家境貧困,且還有多個子女需要照顧,無力將人找回。令人沒想到的是,兩年后,黃女士再次經歷了這樣的痛徹心扉————僅4個多月的小女兒李承楚又被他人抱走。 “我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沒有照顧好自己的孩子。這么多年過去,不知道我的兩個女兒有沒有平安長大。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還能再見她們一面,問一問她們過得好不好。”黃女士流著淚,哽咽地訴說著。但受限于當時的技術手段尚不成熟,警方只能將其兩個女兒的相關信息錄入全國數據庫,以待后續比對。 今年6月以來,壽寧縣公安局加大力度深挖涉拐線索,不斷深化對“團圓行動”的宣傳覆蓋。抱著一線希望的黃女士又一次來到壽寧縣公安局,希望警方幫助其找到兩個女兒,助其一家團圓。 壽寧縣公安局刑偵大隊迅速行動,在寧德市公安局的指導下,民警嚴謹細致地再次提取了黃女士的DNA樣本,增加位點入庫,并安排專人不斷分析篩查,比對任何一個可能的線索。幸運的是,在這場追尋親情的旅程中,黃女士的女兒們與她是雙向奔赴的。 雙向奔赴得圓滿 對于從小離開家的孩子,許多時候,親人的模樣只能靠想象勾勒。而許女士和吳女士便是如此。 “小時候,養父母就坦誠告訴我,我是被抱養來的。三十多年來,他們悉心將我養大,但有時候,我仍會在心里想象親生母親的模樣。”許女士說,成年以來,她多次動過尋親的念頭,可一想到時過境遷,找到親人的可能不大。慢慢地,尋親的念頭也就放下了。 “直到今年,我從工友那里聽說公安的‘團圓行動’幫助了大量失散的親人團聚,這才試著提供自己的DNA給警方進行比對。沒想到,自己也能成為其中的一名幸運兒。”許女士笑著說。 同樣,在1989年就與親人失散的吳女士,從小就存在尋找親人的困擾。年幼時,吳女士曾輾轉被多戶人家收養,直至到了吳家,才得到養父母全家的關愛。“幼年時的經歷,讓我心中始終盤旋著一個困惑,親生母親有沒有找過我?這么多年她可曾念過我?直到后來看到多個失散親人成功‘團圓’的視頻,才讓我下定決心,去找一個答案。”吳女士說。 今年10月,在壽寧警方的不懈努力下,喜訊終于傳來,黃女士的DNA樣本順利在全國DNA數據庫比對成功。通過復核確認,許女士、吳女士與其存在親緣關系,倆人就是她失散多年的女兒李承秀、李承楚。26日,在壽寧公安舉辦的認親儀式中,母女三人得以相聚,親人的面貌在現實中終于補全。 據了解,2021年1月,公安部依托“打拐DNA系統”,在全國部署開展“團圓行動”。 行動開展以來,壽寧縣公安局秉持“依靠群眾、科技賦能、五精強基”理念,多渠道架設起警民聯系橋梁,發動和借助民力有效開展社會化宣傳、線索收集初查、樣本采集等工作。據統計,截至目前,壽寧警方已幫助39個離散家庭實現了團圓夢。 (本報記者 龔麗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