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解債務近70億余元 安置職工近3000名 ————晉江法院審結首例關聯企業實質合并重整案件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8日訊 近日,隨著13.28億償債資金陸續到位,晉江某集團五家公司實質合并重整案件圓滿收官。曾經負債近70億元的某集團重回良性發展軌道,開啟新征程。該起案件是晉江法院首例綜合運用預重整、實質合并重整、招商式重整、綠色重整推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整案件,涉及資產15億元、債權70億余元、債權人近88戶,妥善安置職工近3000名。 資不抵債 大型集團瀕臨破產 某集團創設于1997年,集團包括福建某化纖紡織實業有限公司、晉江市某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主要從事滌綸產品開發、生產和進出口貿易,是華南地區重要化纖生產企業。 近年來,在經濟下行背景下,企業生產經營壓力逐年加大,再加上化纖行業大洗牌、新冠疫情、市場需求萎靡等多重沖擊影響,企業庫存積壓嚴重,產品價格不斷走低,與企業往年屯置的過高價格的PTA等原材料形成倒掛,進一步擴大企業虧損面,集團生產經營難以維系,2020年底陷入經營危機和債務危機。債務危機爆發、資不抵債等問題使得五家企業瀕臨破產。 2023年6月5日,債權人分別以五家公司作為被申請人,向法院提出進行破產重整申請。法院收到申請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依法進行審查并組織召開聽證會聽取各方利害當事人意見。 府院聯動 實質推進企業重整 某集團雖然陷入經營困境,但各方認為公司在品牌、技術、產品、市場等方面有一定優勢,具有重整價值和可行性。為提升重整成功率,某集團申請通過預重整程序自救。 為準確識別企業重整價值,降低重整成本、提高重整成功率,晉江法院決定先對晉江市某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啟動預重整程序。該院在預重整期間給予相應指導、監督和必要司法協調,由臨時管理人對其他關聯公司同步展開調查,并在預重整期間成功招募兩家意向投資人,為重整程序打下基礎。 重整過程中,法院及時批準管理人關于五家公司繼續營業至第一次債權人會議的申請,保證企業在接管情況下“市場不丟、生產不斷、職工不亂”,維持企業經營價值。 臨時管理人在預重整期間通過審計評估、資債核查發現,五家公司存在資產高度關聯及法人人格混同情形等情況,并向晉江法院提出五家公司實質合并重整的申請。 在收到申請后,晉江法院及時召開聽證會,聽取五家公司股東、債權人等利害關系人的意見,經過充分論證后裁定對五家公司進行實質合并重整。 “五家公司申報的債權金額近170億元,基于實質合并重整后的債權近70億元,通過實質合并重整可以矯正關聯企業之間不當利益輸送,整合五家公司資源,有利于引入重整投資人,最大限度保護全體債權人合法權益。”承辦法官吳曉燕認為。 此后,晉江市委、市政府與法院組織召開十余次某集團司法重整調度會,針對重整中遇到的需協調事項及難點、堵點,形成相應的會議紀要或者實施方案。通過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協調模式,實質性推進重整程序。 “招商式”重整 助力企業資產盤活 2023年10月20日,晉江法院召開五家公司實質合并重整案第二次債權人會議,會議表決通過重整計劃。該重整計劃結合晉江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資政策,引入作為世界500強之一的浙江某集團作為重整投資方,由其提供13.28億元償債資金購買五家公司重整資產,并獲得五家公司100%股權及營業事務。 2024年3月1日,晉江法院裁定批準五家公司重整計劃并終結重整程序。 “目前,重整計劃執行順利,投資款已經全部到位,債務也如期得到清償。五家企業得以延續。”管理人介紹,“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后,近3000名企業職工由重整投資方全盤接收,職工就業實現整體無縫平移,有效盤活不動產1283050.42平方米,盤活資產13.28億元。” 2024年9月23日下午,該集團五家公司管理人與重整投資人在法院的監督見證下,完成對五家公司的印章、證照、五家公司的辦公場所、營業事務、重整資產的交接手續。 此外,因五家公司所屬的化纖化工行業屬于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晉江法院在重整過程中高度關注并指導管理人將綠色發展理念植入重整程序,融入與重整投資人的談判、重整計劃的制定、執行全過程,要求管理人在與重整投資人確定投資協議時要更加聚焦產業強鏈補鏈、新興賽道布局、新質生產力打造,提高后續企業生產發展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 一方面,通過“存續式”重整有效保留了企業原有的綠色資源。重整過程中,管理人對五家公司持有的排污許可資質定期進行維護,按照環保部門要求換發新證,維持了五家公司無形資產價值。另一方面,通過綠色經營方案對五家公司及其技術、設備等進行節能降碳改造升級。 該案作為“招商式”重整的成功實踐,在實現五家企業轉危為機的同時,也為晉江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本報記者 林揚陽 通訊員 吳燕真)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