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副熱心腸 巧解“千千結” ————記福安市司法局專職人民調解員李財興 在福安市司法局駐城南派出所調解室里,一張會議桌幾乎占滿了整個空間,環顧四周,墻上一面面群眾贈予的錦旗格外醒目。 “這面錦旗是駐城南派出所調解室剛成立不久,我們化解一起欠薪糾紛,為外地工人追回1萬多元的欠薪,當事人為表達謝意親自送來的。”李財興指著一面印有“心系百姓,調解有方”的錦旗介紹道。 李財興是福安市司法局派駐城南派出所調解室專職人民調解員,擁有19年調解經驗,累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730余件,被司法部表彰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被省司法廳評定為“一級人民調解員”。 因熱心公益與調解結緣 2005年,李財興受公司委派,到廣東東莞負責電機電器銷售。懷揣著為社會和諧盡一份微薄之力的熱心,李財興成為東莞長安文化志愿者隊隊長,經常受社區邀請參與居民矛盾調解,從此與調解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回憶參與調解的第一起矛盾糾紛,李財興至今印象深刻。“當時有一對情侶,在東莞打工期間未婚生育,分手后因經濟問題發生爭執,且雙方都不愿意撫養孩子。通過調解,雖然解決他們的經濟糾紛,但孩子的撫養權問題仍未得到妥善處理。”李財興說。幾天后,他通過電話向當地社區了解后續情況時,得知雙方都已離開東莞,且未留下聯系方式,孩子的去向也無從得知,這讓他感到非常遺憾。 從那以后,李財興希望自己將來調解的每一起糾紛都能有一個明確的結果。為此,李財興自學各類法律知識和調解技巧,并虛心向有經驗的人請教,還利用休息時間走街串戶,了解鄉約民俗以便在今后的調解工作中更好地運用。 “調解工作和志愿者一樣,都是在做公益。”2016年,李財興和幾位朋友成立福安市職工志愿者協會。近10年來,共參加志愿者活動1500多場,志愿服務時數達近4000小時,被授予“福建省五星級志愿者”“福安市首屆新時代文明實踐最美志愿者”“東莞市最美文化志愿者”等榮譽稱號。 在李財興的足跡所至之處,哪里有志愿公益事業,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哪里有糾紛矛盾,哪里就有他和風細雨的調解。 探索總結“六步調解法” 2020年,福安市司法局派駐城南派出所調解室成立,李財興因豐富的調解經驗被聘為專職調解員。成為專職調解員后,李財興更加注重調解理論知識與調解工作技巧的潛心鉆研。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同時融入“無訟文化”的核心理念,探索總結出與基層實際相契合、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六步調解法”:“查、理、談、謀、固、回”。 “在調解工作的實踐中,要求新創新、與時俱進、大膽嘗試,才能更好地推動雙方達成共識。”李財興介紹,在一起因勸架而產生的矛盾案件中,當事人王某向劉某道歉后,劉某雖接受道歉,但要求王某賠償1萬元醫療費用和精神損失費。這一要求遭到王某拒絕。 李財興通過與劉某交談得知,其主觀上不是要賠錢或追究對方的責任,但不讓對方賠錢心理上又覺得委屈。因此,李財興提出一個創新方案,由王某支付1萬元作為助學、助老公益基金捐款,以雙方名義匯入相關機構對公賬戶。這一方案得到雙方一致認同,糾紛得以圓滿化解。 2021年,由福安市委政法委牽頭,匯聚當地公安局、法院和司法局力量,在寧德市首創“公法訴調聯動”機制,給調解協議安上“司法確認”的保險鎖,讓其具備強制執行力。 “城南街道下轄6個社區(村),近年來,隨著轄區流動人口增多,當地矛盾糾紛頻發。‘公法訴調聯動’機制的推行,大大提升了調解的成功率。”李財興說。 做好調解“后半篇文章” “我好好的手機掉地上,是你們碾壞的,必須要賠償我”“我是正常行駛,是你東西沒有保管到位”………… 今年7月27日,劉某在騎電動車過程中,放在口袋里的手機不慎滑落地上,后方公交車司機因來不及避讓,導致手機被碾碎。雙方因為賠償問題產生糾紛。 找到矛盾癥結后,李財興為雙方斟上一杯坦洋工夫茶,平復他們的情緒,并提出調解方案:當事人劉某手機保管不當,應承擔部分責任;公交車司機可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補償劉某部分損失。在茶香四溢的氛圍里,雙方對該方案均表示滿意,糾紛得以成功化解。在后續的回訪中,雙方當事人均給出滿意評價。 李財興始終堅持做好調解工作“后半篇文章”,定期對調解案件回頭看,定期對調解象進行回訪,確保調解協議得以及時履行,確保人與人之間信任可以重建。 “做好新時代的人民調解工作,就是要進百家門、聽百家言、解百家憂,當好群眾的貼心人。”這是李財興在調解員業務培訓授課時常說的一句話。2020年以來,福安市司法局累計組織調解員業務培訓11場,李財興均受邀給調解員授課,他毫無保留地向參訓調解員分享獨特且實用的調解技巧、注意事項等,推動全市人民調解員隊伍總體調解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本報記者 王淇鋒)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