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不是你們及時趕來,我的血汗錢就都被騙走了!”日前,福鼎龍安的鄭爺爺在民警的幫助下,成功保住了銀行卡里的10萬余元。看著微信界面中銀行卡“解綁成功”的字樣,老人松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感到心有余悸。 11月1日晚,福鼎刑偵大隊接到反詐中心預警消息,龍安一群眾疑似遭遇電信詐騙。接到預警后,民警立即通過電話與當事人鄭爺爺取得聯系,并指令龍安派出所民警前往見面勸阻。 “我最近沒有接過陌生電話、陌生信息,為什么會成為高危預警對象?”見到民警上門詢問情況,鄭爺爺十分納悶,堅稱自己并未遭遇電信詐騙。為了避免其遭受損失,民警在取得鄭爺爺同意后,拿過其手機仔細查看,發現當天下午,鄭爺爺手機曾收到一條注冊某APP的驗證碼短信。 “您有下載這個APP嗎?”看到民警指著的短信,鄭爺爺瞬間“蒙”了,表示自己近期并未下載任何軟件。聞言,民警繼續查看其手機各社交平臺與支付軟件,又發現其微信有提現記錄及修改支付密碼的信息,而鄭爺爺對此也毫不知情。 “您仔細想想,最近還有誰操作過您的手機呢?”在民警的引導下,鄭爺爺這才想起,其孫女小鄭曾于當天下午用過他的手機。 “看來遭遇詐騙的另有其人。”意識到這點后,民警立即喊來小鄭問話,在小鄭的講述中,此前的謎團也被一一揭開。 原來,前不久,小鄭的微信號因故被平臺查封。11日下午,其在某短視頻平臺結識一位網友,對方聲稱可以幫助解封微信。年少無知的小鄭于是拿走爺爺的手機,在對方的引導下進行相關操作,并將銀行卡開戶人相關信息告知了對方。就在小鄭打算將手機驗證碼發送出去時,鄭爺爺恰巧要回了手機。而騙子見時機錯過,又要求小鄭等爺爺睡著后再與其聯系,操作手機。 “不要急,沒看到銀行的轉賬信息,還來得及。”民警立即帶鄭爺爺到銀行查看余額,萬幸的是,卡內的10萬余元還未轉出。民警遂當場幫鄭爺爺修改了銀行卡、微信支付密碼,并將銀行卡與微信解綁。 臨走前,民警提醒鄭爺爺,一定要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引導,保管好手機,注意管理電子支付賬戶,避免再次發生類似的情況。 (本報記者 龔麗雯 通訊員 林星星)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