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15日訊 近年來,福州市鼓樓區樹兜社區傳承弘揚“遠親不如近鄰”的理念,堅持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攜手“近鄰合伙人”,凝聚“鄰力量”,構筑起黨群一心、鄰里同心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在社會工作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體現新擔當、作出新貢獻。 “家庭教育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個性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11月4日,福建江夏學院公事學院心理教研室主任、福建省心理學會監事長邵雅利教授在福州市鼓樓區樹兜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福州屏東中學的70多位家長帶來一場主題為“賦能成長 共解轉型期成長密碼————做智慧的中學生家長”的公益講座。 這是樹兜社區組織的“家長學校”,每期都會邀請不同的資深心理專家為社區內的學生、家長釋疑解惑。 “‘家長學校’的想法是在一次黨建聯席會上碰撞出來的,‘近鄰合伙人’通過社區這個平臺,可以實現更精準的需求對接。”樹兜社區黨委書記葉蕾介紹,樹兜社區大力推行近鄰黨建工作,打造了“近鄰合伙人”品牌,吸引了省委宣傳部、福建日報社等46家單位成為“近鄰合伙人”,共同為社區建設獻計出力。 福建省貿促會是樹兜社區的“近鄰合伙人”之一,省貿促會機關工會副主席、機關工委副主任張琳悅長期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她認為青春期是孩子心理健康與人格成熟的關鍵期,僅靠學校引導或家庭教育不夠,必須探索一種家校聯動的方式。于是,便牽頭發起了“家長學校”,社區將“近鄰合伙人”和轄區內的居民、學校、機構對接起來,一方有想法、有資源,一方有需求、有意愿,形成一個良性互動。自今年4月發起“家長學校”以來,樹兜社區已開展了30期公益沙龍,期期爆滿、反響熱烈。 社區的治理不能只靠社區一支隊伍。每個季度,46個“近鄰合伙人”單位、學校、企業相關負責人都會與樹兜社區的干部、社工一同圍繞下一階段的主題,碰撞需求、商討合作。 過去,樹兜社區在溫泉花園的居民樓里,是分散在不同樓層的單元房拼湊的社區場所。在社區空間上,只夠開會用,使用率也不高,日常居民開展活動,還得分散到不同房間、不同樓道里,社區位置也不顯眼,無法有效聯動合伙人的力量,無法服務好居民群眾。 如今的樹兜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搖身一變”,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幸福里”。去年7月,以社區內的書香紅墻新苑小區回遷為契機,樹兜社區與“近鄰合伙人”————鼓樓區國投集團合作,以15分鐘便民服務理念入手,聚焦居民需求,共同打造鼓樓區“一刻鐘幸福圈”樣板項目“樹兜幸福里”社區綜合體。“建設黨群服務中心的初衷,就是為社區黨員和群眾提供更好的活動場所。”樹兜社區黨委書記葉蕾表示。 在社區黨委的統籌聯動下,鼓樓區國投與樹兜社區積極探索踐行“無償公益+低償反哺+市場運作+攜手聯營”的模式,著力構建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市、區屬國企對外招商引資,因地制宜將場地分時段集約高效充分利用,以微利運營反哺社區公益,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整體推進的共建合力。 如今在樹兜社區,線下,老人可以到長者食堂安心地享用衛生可口的飯菜;居民可以到在“零工驛站”現場求職登記,并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孩子們可以在“四點半”課堂在志愿者的輔導下讀書、看科普教育片…………線上,社區依托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將線下資源有機導入鼓樓幸福通APP、樹兜幸福里、隨手拍等線上服務平臺,真正實現生鮮菜市、洗衣理發、家政維修等基本便民服務社區全覆蓋,社區養老、學前教育、特色文體等品質提升服務配置到位,讓居民生活服務更加豐富多元、溫暖貼心。 此外,樹兜社區進一步拓展政務公開的“朋友圈”,讓更多政策惠及轄區全人群,增強社區“幸福感”,結合智慧平臺、“e福州”自助終端等,積極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推出涉及交通、醫社保證明查詢打印、居住證等89項便民服務項目,實現就近服務與“一次讀取、多次復用”,讓居民享受家門口的“刷臉”自助,有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今年以來,已為群眾解決“身邊事”281件,群眾滿意率達98.33%。 近年來,樹兜社區先后榮獲“全國和諧鄰里建設示范社區”、首批“福建省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福建省家庭教育進社區(村)項目示范點”等51項榮譽。 省委社會工作部工作人員表示,“近鄰合伙人”更是“幸福合伙人”,未來,將以樹兜社區為樣本,進一步豐富“近鄰合伙人”內涵,用“近鄰合伙人”與社區的雙向奔赴,賦能社區基層治理。 (本報記者 何靜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