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18日訊 墳墓作為后代追思、祭祀先人的特定場所,承載著深厚的情感和精神寄托,民間普遍認為“挖祖墳”是極大的禁忌。近日,漳州市龍海區司法局白水司法所成功調解一起“誤挖祖墳”而引起的糾紛案件。 今年8月,井園村村民林某在使用挖掘機清理自家山林果園時,由于視線受阻,不慎將雜草藤蔓覆蓋下的陳某家祖墳鏟平。陳某及其親屬發現后,情緒失控,一度聚集準備報復林某。最終,在鄰里勸解下,他們選擇了報警處理。 白水派出所接警后,迅速啟動了“公調對接”機制。白水司法所立即組織人員介入調解。由于工作人員的及時安撫和協調,陳某及其親屬的情緒得到了初步緩解。林某深知自己的錯誤,也真誠地向陳某道歉,并表示愿意賠償修葺祖墳的費用。 然而,陳某及其親屬認為林某的行為給家族精神上造成了巨大傷害,堅持要求賠償祖墳修繕費用及精神損失共計十萬元。而林某表示對這筆賠償金的金額無法接受。一場原本簡單的糾紛,雙方卻在賠償金額上出現了分歧,未能達成一致。 “的確是我有錯在先,可是這十萬元未免有些太多了吧。” “我們家的祖墳都被你鏟了,要這點賠償算多嗎?” 眼看雙方在賠償分歧上爭執不下,矛盾可能有進一步激化的風險,白水司法所與派出所經過會商研討,決定采用“背靠背”調解法,雙管齊下,針對雙方的特殊情況分別進行調解。 “《民法典》明確規定,如果祖墳被破壞,逝者的近親可以依法要求侵權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希望這點你要清楚。”白水司法所助理員、調解員指著《民法典》中的條文條例,為林某釋法說理,闡明了對方提出的經濟賠償請求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在工作人員的耐心講解下,林某點頭表示認同。 “林某確實做得不對,可他畢竟也不是有心的,而且態度也很誠懇。都是鄉里鄉親的,大家都各退一步吧。”與此同時,白水司法所邀請了村中備受尊敬的社會賢達,在茶桌旁,與陳某就這場糾紛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們基于鄰里間的情感紐帶和本地農村的傳統習俗,對陳某進行了耐心的勸導。在大家的傾情勸說下,陳某也逐漸平復了情緒,開始重新考慮賠償金額的問題。 在經過多方的周旋下,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林某將向陳某支付一筆金額為兩萬六千六百元的賠償金,這筆款項將用于陳某家祖墳的修繕工作,而這個數字恰好被視為一個吉祥的數額。 待陳某家的祖墓修繕完畢后,林某還將遵循當地農村的傳統習俗,前往陳某家的祖墳前敬香祭拜,以此安撫陳某及其家屬的情緒。林某對這些條件均表示愿意接受。 今年10月,陳某與林某順利簽訂了人民調解協議書,雙方在白水司法所工作人員的見證下握手言和。一場原本可能升級的糾紛,在“公調對接”機制的有效運行下,就此得到了平息。 (本報記者 蔡欣利 通訊員 蔡思輝)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