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法“童”行 守護“未”來 ————三明法院以司法之力書寫未成年人美好未來 “一家仁,一國興仁”,家庭文明是社會文明高塔的“累土”。如何以司法之力“培土筑基”,讓千萬家庭敬老愛幼、夫妻和睦、向上向善?三明法院高擎創(chuàng)新旗幟,以特色審判引領,不斷完善少年審判“234”工作機制,將幫扶矯正、關愛救助、家事融合等相結合,深化未成年人司法幫扶和救助工作,切實扣好青少年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積厚成勢———— 穩(wěn)步推動未成年人幫扶矯正 自1988年設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審判合議庭”起,三明中院的少年審判探索實踐已有36年歷史。 從探索初創(chuàng),到日臻完善。從2006年三明中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全國首批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試點單位之一,全省僅一家,到2014年兩級法院相繼更名設立少年與家事審判庭,將少年與家事審判相融合,這條滿懷關愛、凝結智慧、灑滿汗水的少年審判之路正越走越寬廣。 2023年6月,在三元法院處理的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中,小誠(化名)與其父母系收養(yǎng)關系,養(yǎng)父母離異后,對父親再婚并育有一女一事心存芥蒂,繼而轉(zhuǎn)向外部尋求情感上的依靠,結交不良朋友。同時,由于父親管教少,祖母隔代撫養(yǎng)和無條件溺愛使其行為產(chǎn)生偏差、自制力差,最終實施了盜竊行為。 三元法院根據(jù)其成長過程、犯罪情節(jié)以及案發(fā)后獲得諒解、擁有良好認罪態(tài)度等情況,對其適用附條件緩刑,幫助小誠在緩刑考驗期限內(nèi)矯正過往的思想和行為。同時,其父親也明確表示愿意用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溝通交流,通過家庭會議的形式檢討各自存在的不足,彌補以往的教育缺失,并愿意和小誠一同參加公益活動,用社會實踐教育、改造,促使小誠走上正確的道路。 為更好地“教育、感化、挽救”輕罪未成年人,三明法院率先探索輕罪犯罪記錄消滅封存制度、附條件緩刑、社會觀護等特色制度,積極推行寓教于審、審教結合的少年審判工作機制。 針對認罪態(tài)度較好、主觀惡性不大的涉罪未成年人,為提升緩刑改造效果,出臺《關于對未成年人案件實行附條件緩刑制度的暫行規(guī)定》,明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依據(jù)犯罪事實、性質(zhì)、情節(jié)和家庭關系、悔罪態(tài)度等,結合社會調(diào)查結果,有針對性地在裁判文書主文部分對緩刑考察內(nèi)容進行明確,所附條件包括參加技能培訓、繼續(xù)回校學習、從事義工勞動、接受心理治療和家庭教育等。同時,發(fā)送《附條件緩刑告知書》《執(zhí)行通知書》,并聯(lián)合司法行政、勞動保障、學校等協(xié)同做好跟蹤回訪和幫教工作。 截至目前,已對50余名未成年被告人適用附條件緩刑機制,附條件緩刑工作機制也于2016獲評全國少年審判“十大創(chuàng)新事例”。 主動延伸———— 織密織牢“加減乘除”關愛網(wǎng)絡 “今天是想問問你的意見,想不想跟媽媽去杭州生活?如果你確實不想,就告訴阿姨,好嗎?”三明中院少年與家事審判庭庭長黃濤法官耐心勸告著自己面前的孩子小方(化名)。 看到小方陷入長久沉默仍表示不愿意后,黃濤的心中已經(jīng)有了想法。“這是一起特殊的撫養(yǎng)權糾紛案件,一邊是生育自己但沒怎么接觸過的母親,一邊是剛經(jīng)歷過喪子之痛且有撫養(yǎng)能力的祖父母,對于已滿8周歲的孩子來說,尊重他的想法,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最終,在考慮情理加法理的雙重基礎上,三明中院利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原則,維持一審判決,讓小方繼續(xù)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案件判了,但問題遠遠沒有解決。黃濤繼續(xù)扮演母親與孩子的“解紛人”,讓小方不再抗拒母親,并承諾今后不再拒接母親電話,拒回母親微信。同時,以此為個案制訂幫扶方案,不定期與小方及其所在學校聯(lián)系,跟進小方情況,邀請小方參與紅色法治夏令營,打開其緊閉的心扉。 以更加高效專業(yè)的方式,給孩子“大家庭式”的關愛。三明法院持續(xù)開展“初心護童”鄉(xiāng)村兒童關愛活動,共建“紅領巾法治課堂”,依托法治副校長、輔導員等,按照學校個性化需求定制普法菜單,主動為轄區(qū)中小學提供原創(chuàng)普法視頻、模擬法庭劇本等,將青少年法治教育引入思政課堂和課后延時服務。 同時,與民政、團委于今年4月在全省率先出臺“事實孤兒”司法救助和幫扶的《十條措施》,通過彌補監(jiān)護缺位、開辟綠色通道、部門多元聯(lián)動、主動延伸服務等方式,在實體援助上“做加法”、在優(yōu)化程序上“做減法”、在救助機制上“做乘法”、在身心健康上“做除法”,及時與相關部門對接困境兒童身份、監(jiān)護情況等信息,減輕申請人舉證負擔。 此外,完善“司法救助+社會救助”結合的多領域幫扶措施,建立司法救助金使用的多方監(jiān)管機制,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關心關愛未成年人;依托全市法院涉訴未成年人家庭教育“114”工作體系,通過個案幫扶、精準助學等,引導監(jiān)護責任人正確履行監(jiān)護職責,幫助困境兒童消除后顧之憂,樹立健康心態(tài)和回饋融入社會意識,實現(xiàn)情感修復的最佳化。 守正出新———— 柔性打造家事融合模式 同許多案件的源頭化解一樣,三明法院的少年保護也貫穿了“上醫(yī)治未病”的理念。 “圓桌審判是我國法院少年法庭的一個亮點,寬松的氣氛更有利于教育挽救犯罪少年…………”5月30日,建寧法院舉辦以“法護成長 一路‘童’行”為主題的開放日活動,邀請三明市人大代表許少燕、三明市政協(xié)委員羅志華與建寧一中60余名師生參加活動。 在法院工作人員的鼓勵和指導下,略顯拘謹?shù)耐瑢W們踴躍報名參與,穿上法袍、制服扮演起審判長、審判員、法官助理、書記員等角色,模擬一場校園侵權案件庭審,讓同學們對庭審流程有直觀、初步的了解,在參與中接受一場生動可感的法治教育。 2014年起,三明法院便將“圓桌審判”理念充分融入少年家事審判,建成全國首個少年與家事審判“圓心”科技法庭,通過巧設溫馨審判區(qū)域、創(chuàng)新人性化“三書一證”制度、引入司法社工開展社會調(diào)查、聯(lián)合婚姻家庭咨詢師、心理咨詢師開展專業(yè)調(diào)解、心理疏導等做法,最大限度修復涉案婦女兒童身心健康,推動共建全省首家婚姻家庭輔導中心,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公益服務,實現(xiàn)“維權+”效應。 “沉浸式”開庭,“零距離”普法,在六一兒童節(jié)到來前夕,永安法院先后組織法官到永安市青水民族中心小學和巴溪灣小學分校開展“法潤少年”系列主題活動,增強學生們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寧化法院分別到寧化縣石壁中心學校、寧化縣民族學校開展“法潤童心 護航成長”送法進校園暨關愛少年兒童活動,在同學們心中播下“知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種子,并鼓勵他們用知識改變命運,自立自強; 大田法院法官到大田實驗幼兒園京口工業(yè)園分園,以“預防校園欺凌”為主題為孩子們上安全教育法治小課堂,為孩子們送上小禮物,和孩子們一起慶祝“六一”兒童節(jié); ………… “步入新時代,三明中院將自覺站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高度,不斷推進審判、延伸機制工作,并持續(xù)推動全市法院少年法庭集中力量、共同謀劃,為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貢獻司法力量。”三明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建章說。 (本報記者 彭冬晴 通訊員 趙心悅)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wǎng)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wǎng)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