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21日訊 “這是紅豆杉、這是閩楠…………這些都是瀕危物種。”10月11日,漳平市公安局巡防宣傳民警正穿梭在漳平市蘆芝鎮圓潭村,向過往游客普及保護野生動植物知識。 白瀑飛瀉,綠林靜幽,碧水長流。近年來,漳平市公安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新型生態警務模式引領下,將保護生態環境的重任扛在肩上,聚力推進深入開展專項打擊、完善司法連接機制、科學布設前哨站點、組織群防群治力量、開展生態警務宣傳、護航生態經濟發展等工作,深耕“生態警務”,繪就“綠富美”新畫卷。 融合“警長+”協作 共筑鄉村生態屏障 “我們在新橋鎮馬坑林場附近發現一片杉木有被砍伐的痕跡,請求有關警種部門進一步勘驗。”6月12日,漳平市公安局收到林業部門轉來線索,鑒于案件復雜,與環保、林業等部門組成專案組全力攻堅,成功將以陳某為首的犯罪團伙抓捕歸案;并啟動司法連接協作機制,推動案件快偵快辦。 近年來,漳平市公安局堅持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生態環境,全力守護九龍江流域生態環境資源安全,聯合警種力量,深入開展 “祛火1號”“護松2024”等專項行動,嚴打非法采沙、盜砍濫伐等重點領域違法犯罪活動。 為進一步匯聚部門力量,2023年以來,漳平市公安局聯合與林業、水利、環保等生態職能部門出臺《漳平市公安局生態警務運行機制》《公安機關與林業部門案件協作機制》,廣匯部門合力,構建生態共治工作格局。 此外,還與漳平市法院、檢察院建立“警長+檢察官+法官”協作機制,定期開展會商,健全打擊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協作機制,推動生態保護向“行刑共治”轉變。 2024年以來,漳平市公安局涉林涉野刑事案破案率達100%,為生態經濟挽回損失40多萬元。九龍江流域漳平境內的水質量達到二類標準,水土保持率攀升至95.69%。 做優“站點+”聯合 成就鄉村治安典范 “水質、土壤、林木都正常,無遭受破壞的跡象…………”今年9月,漳平市公安局生態警務聯勤工作站聯合農、林、水等部門,對漳平市圓潭村全域生態環境展開全方位“體檢”。 “大家注意觀察周邊情況,看看有沒有異常!”為進一步科學設置站點,漳平市公安局在國家級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蘆芝圓潭山水鄉村景區、南洋九鵬溪旅游景區等生態區位設置生態警務聯勤站,在站點建設基礎上,配套1個聯合辦公室,5部門輪值入駐,N支群防群治隊伍的“1+5+N”聯勤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巡邏防控、水質監測、矛盾糾紛聯調等工作,有效提升隱患排查力、見警率和快速反應處置能力。 今年以來,漳平市公安局會同部門工作人員,發動群防群治力量巡山、護水、守林、宣傳等工作109輪次,排查安全隱患28處,化解各類矛盾12起。 堅持“服務+”結合 護航鄉村點綠成金 漳平市蘆芝鎮圓潭村森林公園跟往常一樣熱鬧,有前來賞花品茶的,有組團休閑露營的,靈芝茶合作社制茶機器正發出陣陣轟鳴聲。 “今年收成不錯嘛!”10月16日,漳平市公安局圓潭生態警務聯勤站所長游定哲俯身接過村民陳阿生手中色澤鮮亮的靈芝茶,頓感茶香四溢。 原來,前幾年的圓潭村可不是這般景象————化工園區、生豬養殖等潛在污染源時刻影響著生態環境,令周邊居民叫苦不迭。 為了水更清、環境更美,漳平市公安局將生態警務融入圓潭村的鄉村振興工程當中,派遣黨員民警作為助農警務專員,推動基層黨組織成立生態環境自治小組,定期召開警民懇談會,為村民講解生態經濟的理念、優勢以及生態種植的具體方法,開展生態警務政策解說12場次,累計收集村民問題和需求29條。 值得一提的是,轄區派出所每次入戶隨身攜帶警務專員聯系卡,挨家挨戶發放,搭建警民聯系的溝通橋梁,還在戶籍室設置生態法律服務窗口,暢通“詢求報”渠道,為村民咨詢、求助、舉報提供便利,助推鄉村產業順利轉型。“豬圈拆了、生態好了,在警務專員幫助下,如今的圓潭村水清岸綠、景美人和。”圓潭村支部書記陳阿生望著眼前樹木蔥郁、綠意茵茵,感慨道。 漳平市的生態名片打得響亮,慕名而來的游客也是越來越多。今年以來,漳平市公安局攜手群眾救助國家二級以上野生動物13只,救助落水群眾5人,尋回失物36件;在漳平公安的全力護航下,圓潭村鄉村文旅活動成功舉辦10余場,得到廣大業主、游客的紛紛點贊。 (本報記者 邱玉香 通訊員 陳晉東)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