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引家教路 “和”潤園區情 ————光澤法院多舉措筑牢家庭教育防線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21日訊 在光澤縣城東南部,距城7公里處,有一座美麗的和順工業園區。園區立足縣情,利用豐富資源,發展綠色生產與農產品加工等,已入駐10余家企業,務工人員達1.7-1.8萬,不少外地人員在此扎根,家屬也隨之定居。但在收入增長的同時,因工作陪孩子的時間少,對孩子監管不力、家庭教育缺失等問題日益凸顯。 “家安則心安,心安則行安,行安則事穩”,先有和睦的家庭,才有甜蜜的事業。今年以來,光澤縣人民法院立足轄區案件特點,凝聚解紛合力,以“家和”保障社會穩定發展,繪就園區家庭教育新“楓”景。 家教指導來預防 “法官,我堅決不同意離婚。” “孩子離家晚上十點沒回家,都不去找,我堅決要求離婚。” ………… 法庭上,這對要離婚的夫妻相互指責,氣氛緊張而壓抑。近日,面對這第三次訴請離婚的案件,承辦法官深知,這段婚姻或許已走到盡頭,離婚似乎難以避免。可孩子都開始離家出走了,怎能不讓人擔憂孩子會不會從此陷入沉淪呢? 為了探尋孩子的生活現狀,法官聯合光澤縣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工作人員,在征得孩子父母同意后,走進了孩子就讀的中學。看到法官的到來,孩子一直沉默不語。一番溝通后,孩子終于開口:“他們離了也好。” 在與母親電話聊天半小時后,孩子才露出了笑容,并坦言離家是因為父親喝酒后總是罵母親,他實在聽不下去了。 判決父母離婚后,法官也多次走訪孩子,讓他明白現階段只有好好讀書,才能強大自己,走向屬于自己的未來。孩子的母親打電話給法官,欣喜地說:“孩子經歷離婚這件事后,一下子懂事了,知道要讀書了,還主動要求買網課。孩子好了,我也能安心在廠里上班了。” 近年來,光澤縣人民法院在處理涉及未成年人撫養的離婚、撫養等糾紛時,從不輕易一判了之,而是將家庭教育引入案件中,盡力把父母離婚給孩子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 “今年起,法院與共青團光澤縣委在圣農小鎮的‘青年驛站’設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點,構建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常態化開展家庭教育活動。”光澤縣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審判庭庭長章瓊華說,家庭教育指導師在這里進行專業指導,定期開展讀書會、家庭教育講座、組織親子活動,還為有問題的家庭提供個性輔導。通過解讀家庭教育“一法一條例”,用真實案例解答,引導父母從時間管理和情緒管理兩方面平衡家庭和事業,強調夫妻雙方妥善處理子女撫養、探望等問題,讓“科學帶娃”既緊跟時代,又符合法律要求。 據了解,今年1-9月,該院涉少離婚糾紛同比下降45.19%。 “幫”家“助”教來敦促 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可這觀念有時卻誤了事。 小花(化名)和小朵(化名)的父母為生計與房貸忙碌,上班時間長,少與孩子交流,秉持傳統理念,以為給零花錢就好。隨著年齡增長,孩子覺得父母難理解,常常因為被數落幾句就甩門而出,暑假竟離家“流浪”。后因經濟拮據被男子誘騙外出“打工”,家人找回后,孩子對父母更不理睬。 針對小花、小朵的家庭教育情況,光澤縣人民法院行動迅速,給家長發出《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還聯合相關部門請專業指導師走訪孩子做心理評估。幾次干預后,小花、小朵開朗些,但仍抵觸上學。 法官經多次努力,孩子打開心扉,講述經歷,與母親平等談話,重拾信心,對未來有規劃。可又遇波折,錯過開學季。法官為家長解憂,商請相關部門幫忙,孩子終回校園回歸正常學習生活。回訪時,孩子聽話了,家長心情愉悅,工作也更有干勁。 近年來,光澤縣人民法院在處理涉少刑事、民事案件中,發現有需要責令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的情形,均向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發送家庭教育指導令,責令其在一定期限內接受家庭教育指導。 “法官還根據個案情況,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庭前調查、心理調適,延伸幫教,采用‘工作室+社工+志愿者’的家教模式,從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現實需求出發,制定個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方案,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光澤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黃志強說。 今年以來,光澤縣人民法院通過強制家庭教育指導,深挖家庭教育問題根源,利用柔性家庭教育指導,結合心理疏導、調解、回訪等手段,指導父母承擔家庭教育主體責任,解決孩子因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心理創傷,取得可喜的成績,涉少刑事案件下降15.1%。 家教新“楓”來營造 “學校要求剪頭發,否則便采取停課以及扣分處理,學校如果采取強制措施是否符合法律法規?是否侵害了自然人的身體權?”近日,光澤縣人民法院“小小法官”工作室遇到個新問題,一位同學反映道。 在法官的引導下,“小小法官”做出了判斷:學生要依據教育法的規定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同時從侵權后果的角度,分析不能以頭發系身體的組成部分主張學校承擔侵權責任,倡導同學們創造優良校風校紀。 經過“小小法官”的“斷案”,家長也表示自己與孩子都學到了法律知識。 良好親子溝通是家長與孩子之間建立深厚情感紐帶的重要途徑,也是構建良性親子關系的重要基礎。今年以來,光澤縣人民法院加強家校共同育人模式,在光澤縣第一中學圣農新城附屬學校開設“今天我是小法官”小欄目,由孩子們輪值擔任“小法官”、家長參與點評,對身邊發生的矛盾及法律問題進行評判與回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幫助家長提升家庭教育能力,近年來,光澤縣人民法院法治副校長轉變傳統授課模式,將家庭教育普法宣傳貫穿在“法官與少年”對話成長、模擬法庭、民法典知識競賽、“我是法官”、“杉小槌”宣傳小視頻等活動中,利用“國際家庭日”、“家庭教育宣傳周”等,從法理角度,宣講《家庭教育促進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與未成年人成長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 “家庭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傳承和培養,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光澤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葉仲銘表示,該院通過主動將家庭教育帶入園區的糾紛處理、普法宣傳中,幫助更多園區家長正確處理親子關系、家庭矛盾,進而促進家庭和睦、夫妻恩愛、孩子健康成長,助力園區的安全生產,維護園區的長治久安。 (本報記者 湯仙念 通訊員 章瓊華 連昕)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