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溪縣檢察院依法履職助力鄉村振興———— 古村煥新韻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22日訊 古村新韻,文脈悠悠。走進松溪縣河東鄉大布村,灰墻青瓦、小巷深深,自然山水與明清古建和諧相融,古商埠旁的古樟樹蒼翠挺拔,枝葉迎風搖曳,仿佛在述說著大布村的蝶變故事。 近年來,松溪縣檢察院持續以活化轄區內傳統古村落為抓手,以高質效檢察履職促進“綠色+紅色+古色”融合發展,讓傳統古村落綻放新的光芒。 古樟樹:千年民俗,透著濃濃鄉愁 大布村作為擁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村落,至今仍遺存著100多幢各具特色的明清古民居,先后被評為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首批福建省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村落”。 有句古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古時候的老百姓是不愿意到官府衙門去打官司的————有理的,怕贏了官司卻花了銀子;理虧的,也擔心輸了官司還得賠錢。然而鄰里之間難免發生矛盾糾紛,于是乎,古商埠旁的大樟樹,便成了那時大布村村民講理的地方。 “在大布村,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評理規矩代代相傳。”據檢察官介紹說,從前村民間但凡發生糾紛,便會找到村里德高望重的頭面人物出面幫助評判、裁決。過錯方必須到樟樹下點燃蠟燭、燃放鞭炮,以表示向對方賠禮道歉。一串鞭炮響后,積怨立消。 隨著近年來移風易俗宣傳工作的深入推進,燃放鞭炮的習慣逐漸淡出村民的日常。為更好地貼近時代需求,打通法治惠民的“最后一公里”,松溪縣檢察院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選派檢察干警擔任大布村“平安指導員”,并結合樟樹下的“吃茶話事”點,讓檢察干警主動融入群眾之中,從以往的“頭面人物”評判轉變為檢察干警調解,在同樣的地點、不同的時空中實現“小事不出村”。 平日里,“平安指導員”會深入大布村與當地居民溝通交流,把更多黨的政策、法律知識送到群眾身邊。可以說,“平安指導員”與“吃茶話事”機制的結合,既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良好的法治氛圍,也為化解基層矛盾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古寺廟:修舊如舊,留住風情風貌 大布村村口有一座羅漢寺,它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是目前松溪縣境內唯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占地面積1461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三部分組成,屋頂上飛檐高聳,斗拱密布,合理的架構、寬敞的空間、流暢的線條、精準的榫卯,無一不在閃耀著前人智慧的光芒,體現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 2023年6月,松溪縣檢察院在開展古村落保護專項行動時發現,羅漢寺部分墻體、木雕損毀嚴重,影響和制約傳統文化保護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急需通過多部門依法履行行政職責解決現狀。 為推動多部門共同發力,形成系統保護,松溪縣檢察院向有關行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履職。發出檢察建議后,相關行政部門高度重視,積極爭取資金支持大布村發展和羅漢寺修繕。 在修繕期間,承辦檢察官多次通過“古村落保護基地”進行跟蹤聯系,提升相關行政部門對于古村落、古寺廟“活化利用”的協作配合,謹防摻雜現代、徽派等建筑元素,與其他地區的古建筑“同一化”,確保達到“修舊如舊”的效果。 古商埠:重煥生機,增添發展動力 東臨百丈山,西倚長龍崗。由于大布村地處松溪河中段,河寬水緩,所以從古代至民國時期均為閩東北與浙西南邊境交通要沖。大布村村民也多以撐筏、撐船運送貨物為副業,素享有“竹筏之鄉”的美譽。 古時大布,可以說是是閩浙邊境最繁忙的水運碼頭之一。作為松溪縣一項重要歷史文化遺存,大布村古碼頭曾是大布村村民進出縣城并進行貿易的主要碼頭,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文化和藝術價值。 但在對大布村開展實地走訪工作時,松溪縣檢察院檢察官發現大布村古碼頭因歷史變遷已雜草叢生,破敗荒廢,不復當年的繁華景象。如何讓古碼頭重新煥發昔日光彩?為此,松溪縣檢察院立即邀請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實地查看,并商定整改方案、明晰各自職責,全力推進整改落實。 目前,大布村古碼頭已完成修繕,村里請設計團隊按照“古村定位、功能分區、產業集聚”的思路,設計了大布片區環境綜合整治提升方案,致力于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功能布局。與此同時,還以大布村古渡文化發展為脈絡,重點打造牌坊亭廊、六水渠等23個景點,增添古村落的發展動力。 如今,蟄伏于松溪深山之中的大布村,宛如一顆被時光精心雕琢的璀璨明珠,在松溪大地這幅秀美絕倫的畫卷上,以其古樸的新韻味,吸引著無數旅人的目光。 (本報記者 陳浩 通訊員 葉國豪)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