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南縣公安局健全“生態警務+文旅康養+鄉村振興”工作機制———— 守護“網紅古村”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27日訊 “你好,這里不可以燒稻草。”日前,屏南縣公安局龍潭生態警務聯勤工作站民警聯合護林員、村干部在村莊外圍巡查時,發現一名村民在農田里焚燒稻草,立即上前制止,并向其講解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和相關法律法規。最終,該村民認識到錯誤,配合聯勤隊員將火撲滅。 近年來,屏南縣公安局將生態旅游與社區警務有機結合,依托龍潭鄉村振興警務室設立生態警務聯勤工作站,建立健全“生態警務+文旅康養+鄉村振興”的工作機制,融生態“景”、公安“警”、部門“勤”于一體,在傳統古村落擦亮生態警務“金名片”。 “生態義警” 守護生態環境“金名片” 龍潭村,位于屏南縣東南方,村居四面環山,溪水跌宕清澈,景色優美怡人,擁有“四平戲”“紅粬制作與黃酒釀造技藝”兩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文深厚的古村。隨著文創產業的復興,龍潭這座“網紅古村”每年吸引10余萬名游客前來觀光。 為守護好龍潭村生態環境“金名片”,龍潭生態警務聯勤工作站聚焦“山水林田河湖草”,深化“林長+警長”工作機制,會同林業、生態環境、自然資源、鄉政府等部門加強涉險公共區域安全隱患整治和古宅老屋安全防護、水環境資源保護、河道生態綜合治理等執法協作,不斷健全聯勤聯動工作機制。 同時,屏南縣公安局整合各方力量,融合村干部、護林員、河道管理員、志愿者等組成“生態義警”,共同開展巡查巡護、排查整治安全隱患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形成全民參與保護生態新局面。今年以來,共開展聯合執法6次,排查整改安全隱患4處,糾治不按規定排放生活污水等生態不文明行為4起。 “生態宣傳” 傳遞生態保護“大能量” “我剛才看到路邊有一只受傷的鳥,上網查下好像是國家保護動物,你們快過來看一看。”日前,龍潭生態警務聯勤工作站民警接到群眾報警稱,其看到路邊有一只疑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鷴的鳥,該鳥未見明顯傷勢,但無法飛行。 隨后,民警立即趕到現場,將該鳥帶回工作站并第一時間聯系林業站工作人員。經確認,該鳥確系白鷴,因天氣濕冷導致身體羽毛粘連無法飛行。民警隨即協同林業站工作人員用電吹風將白鷴羽毛吹干,待其恢復活力后將其放飛大自然。 這只白鷴的及時救助,得益于龍潭生態警務聯勤工作站不斷增強轄區群眾和游客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聯勤工作站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在日常走訪入戶、旅游旺季采用宣講案例、“小微群”推送文章和視頻等方式,廣泛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律法規以及做好龍潭生態安全保護工作的重大意義,讓廣大群眾共同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 “生態網格” 筑牢生態保護“立體屏障” 龍潭生態警務聯勤工作站依托綜治網格體系,把生態守護區域劃分為6個生態網格,將村中名木古樹、溪流河湖、竹林水稻、古橋老宅等自然資源,以及村干部、網格員和巡邏隊等社會群治資源上圖標記,實現一圖指揮、一圖展示、一圖響應。織密重要生態區位、重點生態部位感知安全網,實現“步巡+車巡+無人機巡+視頻巡”等聯巡機制,形成“空地一體、人機合一、全域覆蓋”的生態立體屏障。 與此同時,龍潭生態警務聯勤工作站堅持落實生態警務護航高質量發展具體措施,加強普法宣傳和便民利企警務服務保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做好護企安商,優化落實上門服務等便利措施;持續加強民宿業的規范管理,支持群眾增收致富,讓工作站成為龍潭鄉村振興背后的“藏藍”密碼。 如今,龍潭生態警務聯勤工作站的工作觸角已輻射至周邊圪頭、三峰、四坪等文創片區村莊。一幅幅村莊美、旅游興、村民富、鄉風好的新時代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屏南徐徐展開。 (本報記者 王淇鋒 通訊員 江松松)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