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眼中,“公安藍”是最亮的底色 ————廈門市公安局全面提升校園抵御安全風險水平能力 斑馬線上指揮交通的交警、揭秘騙術的反詐民警、校門口巡邏的炫酷特警…………今年5 月,廈門市思明區舉辦“童心繪平安”主題海報設計大賽,孩子們用飽蘸童心的筆法、最有想象力的色彩,畫出了眼中的平安校園,而日夜守護他們平安的“公安藍”,是參賽作品中的底色。 正如孩子們描繪的那樣,平安校園不僅是全社會共同的期盼,更是全警始終如一的堅守。近年來,廈門市公安局將護校安園作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堅持黨政領導、部門協同、科技引領、社會共治,通過筑牢聯動防線、前置預警關口,全面提升校園抵御安全風險的水平能力,以警心護童心,全力守護校園安全。 科技賦能校園安防 近年來,廈門市公安局聚焦科技應用,用公安大數據賦能校園安保工作,自主研發智慧校園安防系統,在校園周邊及教學樓、食堂、倉庫等部位織密安防網絡,確保全市1279所中小學幼兒園在校園封閉化管理達標率、專職保安員配備率、一鍵式緊急報警和視頻系統配備達標率、護學崗設置率4個指標均達到100%。 以此為依托,廈門市公安局不斷暢通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派出所三級巡查網絡,對校園門口及周邊的相關路口、主要路段開展高峰滾動巡查、平峰間隔巡查,實現全天候、無死角實時覆蓋,確保各類涉校治安要素可防、可控、可查,實現校園安保工作從“事后處置”到“事前預警”的全新變革。 依托智慧校園安防系統的前端智能感知設備,廈門市公安局還研發“大數據+智能識別”預警功能,高危人員一旦進入學校視頻范圍,系統可自動識別,校園保安室終端同步發出聲音圖像和風險等級提示,并向派出所、學校同步發送警戒和攔截指令,第一時間攔截風險。 加強應急處置機制 通過“科技+實戰”的深度融合,廈門市公安局不斷建強守護校園安全“應急隊”。該局牽頭組建校園安保最小作戰單元,定期組織培訓演練,不斷提升校園先期處置和自救、保護師生安全能力,確保一旦發生極端事件,可實現1分鐘自救、3分鐘互救、5分鐘民警到場處置,推動智慧校園安防系統的戰斗力落地生根。 依托警校聯動、警保聯動、鄰里守望等機制,校園保安通過對講設備向附近企事業單位保安、群防群治力量發出增援信號,增援力量在3分鐘內可以趕到現場實施救助;在所有校園保安室安裝一鍵式報警裝置,當報警觸發后,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警屏幕會立即顯示該校畫面,并開通實時對講,了解情況的同時第一時間派警,確保5分鐘內民警到場。 協同共治全力護航 平安校園,從不是簡單的加減題,而是一道綜合題,既需要校方、老師、家長、學生的協同配合,也需要政府的全力護航。 以地處主城區的思明區為例,全區不僅成立由14個職能部門和10個街道組成的“護校安園”專項工作組,確保綜治副校長、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100%全覆蓋,更著力于各方面力量協同配合,要求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扛起增強學校師生權益保護、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維護學校及周邊地區治安秩序等方面的擔當和責任,打出護校安園“組合拳”。 讓學生安心上學、讓家長放心送學、讓老師舒心迎學是交通護學宣導隊的初衷,也是目標。廈門市公安局聯合教育部門成立由義務交警隊員、學校保安員、教師導護員、社區志愿服務員、家長志愿護校員“五大員”共同組成的交通護學宣導隊,改變以往單一的“社區民警+交警+輔警”護學模式,有效降低學生上下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治安、交通風險,實現風險共治、安全共享。經過多年磨合,這支護學隊伍不斷充實壯大,已成為廈門文明城市的一張金名片,為平安校園建設提供強勁助力。 (本報記者 葉蔚蓉 通訊員 廈公宣)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